“江山白菇在广州卖不动了!”12月3日,一个来自广州的紧急信息传进了江山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
江山白菇在广州滞销,直接原因是广州一市民最近吃金针菇(白菇)后头昏胸闷,怀疑所吃的金针菇用甲醛浸泡过。受此影响,广州菇价一路暴跌,从最高时的每公斤近10元跌到每公斤1元,贩销户亏损严重。
白菇产业是江山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一大源泉。江山白菇年销售额达2亿元,其中三分之一市场在广州。到底是哪个环节造成白菇残留甲醛?抑或是误传?在江山市主要领导的指示下,12月4日,该市食用菌办公室和卫生监督所立即随机调运了12月2日和3日发往广州的库存白菇各1箱(10公斤),作为样品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同时,他们又联系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要求进行白菇生理生长机理研究。
一天后,浙大报告出来了:江山白菇在生长、储运过程中,不可能自然产生甲醛。省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也证明江山白菇没有甲醛残留。
甲醛会不会是在零售环节产生的?江山市领导12月6日带领农业局和农科所负责人火速赶往广州调查。
一到住地,他们就约来广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等3人,介绍江山白菇的质量情况、产地环境、技术力量、荣誉称号,以及在杭州得出的检测结果。这一夜,他们谈到深夜12时。
12月7日,广州市卫生监督所抽检了该市几个市场的金针菇(白菇),结果没有发现任何甲醛残留。
同一天,江山市卫生监督所也向广州打来电话,报告试验结果:用甲醛浸泡白菇只会使白菇发黄,而不会变得更白。这就排除了贩销户用甲醛浸泡白菇,以使白菇更有“卖相”的可能。
至此真相大白,江山白菇在生产、运输和零售环节,都不可能产生甲醛。为了消除传闻带来的负面影响,江山市一行7人又用两天时间先后走访了广州江山白菇总经销点和批发市场。他们把最终的调查结果告诉了那里的贩销户,并把浙江省和广州市的检测报告复印件在市场广为散发。广州市民的疑虑消除了,江山白菇又畅销起来,批发价格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如今,江山白菇在广州一天能销好几十吨,笑容重新爬上了种植户、贩销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