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三门县四十八户农民的新选择
www.zjol.com.cn  2002年13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冬日的早晨,旭日从海平面上徐徐升起,位于三门县花鼓漫岛上的涛头码头已是人声鼎沸。六敖镇涛头村的数百名村民,挑着刚刚从养殖塘里捕捞来的青蟹、蛏子、黄鱼等水产品,纷纷涌向批发市场。这一忙碌景象,令人想起5年前的故事。

    325户走新路

  1997年8月18日,一场百年罕见的台风正面袭击了这个海岛村。全村近3000亩橘园、水稻、棉花地被海水浸泡40多天,盐碱度高达10%以上。
    面对灾后满目疮痍的家园,涛头人开始思索未来的出路:是把海水浸泡过的土地改成养殖塘,还是继续走种植的老路子。当时的村委会主任王书明极力主张发展海水养殖,并得到许多村民的赞同,但也有一部分农户反对。他们认为“海水里的鱼,娘肚里的儿”,谁也摸不透,养殖风险太大。由于意见不一,村里把选择权交给村民。
    1998年3月8日,村里给每户村民发了一张意见征询表,让他们选择是发展养殖还是搞种植。结果,全村373户人家中有325户在“水产养殖”一栏里按上了鲜红的手指印。
    325个手指印确定了涛头村日后的发展方向。村里又召开村民大会,通过表决决定采取新的统分结合的方式:即村民自愿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组建涛头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公司对养殖塘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再包给村民经营。
    随后,村农业发展公司对2000多亩种改养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修建起面积20亩至50亩不等的养殖塘。为解决开发资金,村农业发展公司还将养殖塘的6年经营权优惠承包给农户,由承包户自筹资金按统一规划建造。短短40天时间,承包户们自筹资金上百万元,一下子挖出了第一批66口精养塘,当年放养对虾、青蟹、蛏子等,获利329万元。选择养殖的农户初尝甜头后劲更大了,第二年又建成了95口精养塘,投入养殖资金300多万元。
    村委会副主任王书明兴奋地告诉我们:“到今年底,全村海水养殖收入将突破2000万元,人均收入有望超过6000元,是1996年的4倍多,养殖的路子走对啦!”

  48户走老路

    就在他们按了手指印同意发展海水养殖的同时,也有48户农户选择了种植。
    该村按农户选择的意愿,结合二轮土地承包,把全村3100亩土地划分成两个区域:1100亩高产田继续种粮解决吃饭问题,同时划出80亩土地,给这些农户种棉花。
    对于当初的选择,48户农民各有各的解释——
    王友标是当初不愿入股的48户农户之一。这位年过半百的庄稼汉坦诚地说:“能富我会不乐意吗?但我被这场台灾吓坏了。养殖塘是‘露天工厂’,怕再来一次台灾,我们家6个人只有喝西北风去了,还是干老本行——种水稻、棉花来得踏实。”
    本来想入股的村民陈思前说,自己从小种田,养殖是首次接触,技术又不懂,可以赚多少钱也心中无数,不敢去冒这个风险。
    有的村民说,涛头的塘坝是“赤膊”的泥坝,经不起风吹浪打,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再说,养殖投资成本高,一旦再出现大风大浪,就会血本无归。
    48户农民的种种顾虑,折射出了部分农民的心理:求稳、怕担风险。

    共同走上富裕路

    今年,当初反对搞海水养殖的农民都作出了新的选择:全部申请入股搞养殖。涛头人说,是市场经济消除了他们的顾虑,是党的农村富民政策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今年40岁的张忠斌是当初全村受灾最重的一户,4间房子全部被狂风巨浪吞没。他选择养殖并且承包了一口养殖塘,今年毛收入已超过10万元,还在废墟上重建了4间新瓦房。张忠斌高兴地对我们说:“我要是还像过去那样种粮种棉花,就不要想盖新房了。”
    说起自己当时选择种植,村民林厚帅后悔不已。按上反对养殖的手印后,林厚帅一家三口分得近10亩棉花地,可第二年开始夫妻俩就放弃种植棉花,开始帮养殖户打工。今年初,他与其他47户农户一起如愿以偿,承包了15亩养殖塘。今年,他精心养殖的15亩海塘,毛收入已达到8万元,比种棉要高出10倍。
    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村委会主任林后宜告诉我们,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村农业发展公司年利润已达1000多万元,养殖户亩均净利达到3000元至4000元,岛上31公里长的海塘也修筑到20年一遇标准,养殖环境大为改善。全村还培养了6名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另外,农户的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后,有国家法律保障,做到土地承包权30年稳定不变。
    置身于波光粼粼的养殖塘边,耳闻目睹涛头人短短5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当时选择种植的48户农民再也坐不住了。村两委会同志说,村里有责任带领选择种植业的农民共同致富。2001年底,48户农民以每亩600元的租金,带土地入股,原先保留种植的1100余亩土地也全部改成养殖塘。
    从此,涛头村成了三门县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水养殖专业村。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通讯员柯登银 吕信渊 记者叶晖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