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记者毛传来)杭州二中分校高二数学“B班”的学生王佳红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新闻人物:原来成绩一直排在较后面的她,在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中,名列文科班第一。
“B班”在一些学校通常称为“后进班”,那么,“后进班”里怎么出了个第一名呢?
从2000年秋季开始,二中分校对数学和英语两门课实行分层教学。一些学生家长听说学校要“分班”,不免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分进慢班,从此与优秀教师“绝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二中分校,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响当当”的老师走进了“B班”。高级教师、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樊老师身先士卒,执起了高二数学“B班”的教鞭。年过六旬的姚忻康是学校仅有的3名特级教师之一,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今年9月,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姚老师主动请缨,要求担任高三数学“B班”老师……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除了让名师“掌门”,学校还对“B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只有20多名学生。这使得老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B班”学生不但没有被“踢”入遗忘的角落,反而因为老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成为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
“在我们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很精彩,都是可塑之才。”樊老师如是说。在课堂上,“B班”的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将一个问题从各个角度翻来覆去地讲,直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点头说“懂了”为止。同学们说起自己的老师,总是一脸的感激。
自从二中分校实行分层小班教学以来,“B班”学生进步非常明显,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能提高二三十分。高二(7)班学生倪庆霄数理化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惟独对英语“不开窍”,于是进了英语“B班”。英语老师小杜经常给他“开小灶”,现在小倪的英语成绩一直稳步上升,有时还会考到班级前几名。
分校副校长张慧慧说,学校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除了“B班”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还成立了“A班”和“C班”,同样进行小班化教学,数学高级教师俞晓兰、物理教研组长赵琦、化学高级教师罗广菊等在这些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他们的特长得以更好的发挥。用爱心、细心、耐心、信心培养学生,是二中的传统。二中分校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需要理解、尊重、关怀的独特个体,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