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去年10月23日,本报3版曾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75岁的兰溪退休老人张萍宇和他发明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扶贫助学模式。老人将一生积蓄的3.2万元捐给了18位贫困学生,并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在他们有了经济能力之后,再用这笔钱去资助其他贫困学生,让爱心不断传递下去。在此前后的两年多时间内,老人走遍浙江、河南、江苏、上海等地,巡回演讲400多场,宣传公民道德,并被众多媒体称为“爱心老人”。
生命不息 演讲不止 南京大学原本是张萍宇老人此次江苏巡回演讲的第二站,谁知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站。
此前在南京,老人已经在南京工业大学作了一次演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上自习课的同学都被老人的演讲所吸引,纷纷涌了进来,听这位古稀老人给他们讲网络、讲大学生恋爱、讲人生追求。
南京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庄建军就是被老人富有魅力的演讲和不寻常的事迹所吸引。此后几日里,小庄四处为老人联系演讲的事情。当听说小庄为他联系了到南京大学演讲的消息后,老人很兴奋:“能到这么著名的大学和同学们交流真是太难得了,我一定好好准备!”
6日清晨,老人6时多就起床了,为了不惊醒别人,自己用热水泡了一碗冷饭当作早餐,随后便开始为当天上午9时在南京大学小星星英语中心的演讲作准备。出发前,小庄发现老人面色不好,劝他将演讲改期,可老人说:“没关系,我一站到讲台上就像换了一个人,每次都这样!”8时20分,小庄陪着老人坐出租车来到演讲地点,下车时老人执意付了车费。
英语中心在3楼,小庄搀扶着老人上楼。老人的身体状况好像突然变得很糟糕,楼梯上得很慢。走到2楼和3楼之间的平台,已经站立不稳。小庄连忙询问要不要叫救护车,老人没来得及回答就一下子瘫软了。小庄和中心的老师将老人背上楼,扶着他坐在椅子上,然后连忙拨打“120”,可是电话还没打完,老人就从椅子上滑倒在地上。医院的急救车迅速赶到,医生进行了现场抢救,可是已经无力回天。
一生积蓄 捐资助学
球鞋、布袋、褪色的中山装……这是兰溪二中16岁的女学生王渊印象中的张萍宇老人。王渊的父亲5年前车祸致残,失去了经济来源,是老人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每月拿出150元,资助王渊继续学业。
王渊只是张萍宇老人捐助的18名贫困学生之一。1999年的某一天,张萍宇老人从报纸上看到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上大学的消息,就毅然将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3.2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浙江大学,希望设立一个“贫困助学基金”。
浙大的有关领导当时被张老的一片赤诚之心打动,专程赶到兰溪了解情况。当看到老人一贫如洗的家时,他们十分感动。按理学校并不接受这样清贫家庭的捐款,但他们觉得让张老的愿望实现,是对他最大的欣慰和满足。于是,一个3.2万元的“张萍宇助学基金”成立,浙大信息学院的16名学生每人得到了2000元的捐款。
老人和这些学生约定,待他们学成以后必须归还捐款,然后再用这些捐款资助其他贫困学生,以此形成良好的“多米诺骨牌助学效应”。
此后,老人又从自己每个月不足700元的工资里,拿出了350元资助当地两名贫困中学生继续读书。而他自己生活则异常简朴,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连过年过节也舍不得买一斤肉;老人一身咔叽布做的衣服,10多年过去了,已经洗得发白,至今还穿着;感冒了,老人的良药是一杯又一杯的开水,其他的病只要不严重,他只几杯红糖生姜茶就顶过去了。
捐完金钱 又捐精神
2001年3月,张萍宇老人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看到关于“黑网吧”毒害中小学生的报道后,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青少年太需要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了。”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后,张萍宇老人走进兰溪市第二中学,进行了一场“正确对待网吧,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演讲。从此,他毅然踏上了全国巡回演讲的漫长征程。2年来,先后到上海、河南、江苏、浙江等地的大中小学演讲400多场。每到一处,他总是住最简易的客房,吃最便宜的饭菜,一切费用全是自理。演讲时,除了一杯白开水,他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招待。
捐了精神 再捐遗体 张萍宇老人过世的噩耗传到老人的家乡金华兰溪,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兰溪新华书店是张萍宇老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在书店为老人设立的灵堂里,挤满了前来吊唁老人的人群。书店的党委书记凌锦明含着热泪告诉记者:“老人曾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宁为课堂说教死,不屑病榻度余生’,没想到一语成谶……”
据介绍,军人出身的张萍宇老人早年参加过贵州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功获奖。可老人从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单位里没人知道老人曾经是战斗英雄。这些情况,还是老人过世后从他的档案中翻查出来的。
今年9月,张萍宇老人在去河南演讲时,还给老伴留下遗嘱,表示今后一旦过世,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近日,张萍宇老人的儿女赶到南京办理了相关手续后,老人的遗体被运到浙大医学院,实现了他将一切贡献给社会的毕生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