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上虞救火阿三 四代救火传奇
www.zjol.com.cn  2002年27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消息  在上虞,说起阮炳炎,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说起“救火阿三”,可谓家喻户晓。

    1990年,救火阿三用多年跑运输积累的钱买来消防设备,创立了我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他还叫母亲写了近千张救火广告四处张贴;10多年来,阿三的义务消防队共救火60多起,为乡亲们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名震乡里。

    出身救火世家救火阿三1.jpg

    说起阿三办家庭消防队,还有家族渊源。

    阿三的祖上是大户人家,他的曾祖父曾花钱买了个二品官当,因此,阮家在上虞可谓声名显赫。上虞和绍兴至今还有阮家造的桥存世。

    阿三的爷爷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乡绅,平时修桥铺路建凉亭,广积善缘。后来看到“火神”烧得乡亲们家破人亡,就特地造了两支救火木龙,以自家三兄弟为首,组织乡民成立了救火会。一时间,上虞道墟一带,哪里有火警,哪里就会出现这两支木龙。

    阿三的父亲、叔叔三兄弟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木龙后,更是将木龙舞得虎虎生风。

    在阿三家,我们看到了阿三刚刚从民间找到的一支救火龙,这支锡做的救火龙有85公斤重,上面写着“哨金汇头陈(汇头陈原属哨金乡,后来并入道墟镇)”字样。阿三告诉我们,算起来这支救火龙已有80多年历史。

    曾和鲁迅家是亲戚

    道墟镇是上虞市著名的化工基地,老百姓普遍较富,各种新式小洋楼随处可见。阿三家是村上为数不多的还住在老宅中的人家之一。

    阿三住的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却是很气派的台门样式,处处显示出主人家当年的辉煌。“从前面路沿到后面河沿,本来都是我们家的房子。”阿三自豪地说。阿三的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是上过洋学堂的,写得一手娟秀的瘦金体毛笔字,而且还会日语会话。这在当地简直是凤毛麟角。

    大户人家联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所以阮家过去和绍兴的一些大户人家都有联姻,包括绍兴城里的周家。排起来阿三家还曾和鲁迅家是亲戚。“就是我们阮家的姑娘嫁给他们,他们周家的姑娘嫁给我们。这些内容,鲁迅纪念馆的档案中也有记载。”阿三如是说。

    重建家庭消防队

    到阿三这一代,由于家里经济不富裕,加上现在政府重视消防,所以阿三家的救火木龙有40年没有喷水。

    但阿三救火保民的心愿一天也没有放弃过。“我们这地方离绍兴城50里,离上虞城也是50里,一有火灾,等消防队赶到,火也烧得差不多了。而每次看到乡亲们受灾,我心里就难受。因为我们家有救火木龙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阿三购进水泥船,买来拖拉机,搞起了运输,做起了买卖,加上会石工、阉鸡,阿三渐渐积攒了一笔钱。于是在1990年,阿三用搞运输挣来的5000元钱买回一台手抬救火泵,他自己和3个儿子,加上村里的2名复员军人,成立了全省首支家庭消防队,阿三当上了队长,并与队员们约法三章: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活计多忙,闻警出动;救火时上屋入室的危险活由他干;救火用的汽油费、机器维修费由他承担,并为队员每年补贴一双球鞋。

    特殊的救火广告

    “各单位领导、各村父老乡亲:

    当今夏令酷暑期间,哨金汇头陈家庭消防队‘救火阿三’又要告知大家夏天防火了。

    各户、各单位要教育好孩子,在驱蚊点燃蚊药时,千万要注意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知道,但孩子要靠长辈去引导。希有关单位及全镇近邻父老乡亲们积极配合。

    ‘救火阿三’电话:2588499手机:13857565119(日夜有人值班)”

    自从阿三成立家庭义务消防队后,就把全家都动员了起来,连80岁的老母亲也被动员起来,平时接听电话,还要帮阿三写广告。广告写好后,全家人就到处去张贴。至今这样的广告阿三已发了近千张,张贴范围除道墟外,还包括附近绍兴县的一些镇、村。

    有一次,邻村一户人家着火,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忽然看到墙上阿三张贴的广告,于是赶紧打电话过去。仅仅过了5分钟,阿三和两名义务消防队员就赶到现场,及时扑灭了大火。

    三轮车挂着武警牌照

    阿三的救火设备比较简陋,无非是2台10马力的消防水泵及几套消防队服。不过有几样东西倒很特别:一是一面白色镶黑边的令旗。每次救火,掌旗人都要冲在前面,既是引路,也是测风向,测准风向才能救得快、救得准;二是自制的救火灯。火灾现场往往断电,救火灯派了大用场;而最神气的是载水泵的三轮车,竟然挂着武警消防牌照,上高速公路、过收费站都通行无阻。阿三还特意把三轮车漆成红色,以和公安消防支队的救火车相配。

    阿三救火还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他从不用水枪直接冲击人家的橱柜,因为橱柜往往是别人藏贵重东西的地方。

    阿三义务救火的高尚行为,得到了绍兴市和上虞市公安消防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为阿三安装了警报器、警铃和报警电话,指导阿三的家庭消防队提高灭火技术,并免费为阿三修消防水泵。

    有了公安消防部门的支持,阿三更是如虎添翼。至今救火已有60多场,为村民们挽回损失数百万元。

救火阿三2.jpg    消防水泵做“妆奁”

    这几年,阿三救火搞得轰轰烈烈,非但顾不上赚钱,反倒为救火贴出去许多。所以老屋里除了满墙的奖状、锦旗外,家徒四壁。

    今年,阿三的小儿子破除旧俗,到外村做上门女婿。阿三想送给儿子点什么,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将一台消防水泵送给小儿子,希望小儿子能将阮家的救火事业传下去。小儿子很高兴地接过消防龙头,成为阮家第四代救火传人。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通讯员 章海宁 记者 陈志农 记者 胡睿芳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