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消息
12月21日,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与省人事厅在杭州举办了一个大型外经贸人才招聘会。这个原计划只设150个展位的人才招聘会,结果引来了200多家招聘单位,推出了205个展位;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应聘者光顾招聘会,其中有1971人达成了初步意向。
火爆的人才招聘会成为浙江外贸飞速发展的一个侧影。在招聘会上,我们还是从火爆现象中“读”出一些新信息:
企业出口不再“隔山卖牛” 委托外贸公司外销产品,是我国工业企业的传统做法。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些已获得产品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主要还是委托外贸公司外销产品。企业经营者考虑的是:开拓陌生的国际市场风险很大;企业与其养几个人搞外贸,还不如“隔山卖牛”,委托外贸公司搞更合算。
这次外经贸人才招聘会传递的信息是,众多的工业企业都想自己做外销,有的还组建起自己的外贸公司。他们大多是今年刚获得外贸进出口权,就急于建立自己的外贸队伍。
我国加入WTO后,我省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市场更大了,竞争的氛围也更浓了。今年1月至11月,我省有3206家企业申请获得了外贸进出口权。前几年,外贸工业企业还认为开拓国际市场有风险,今天则认为外贸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风险更大。前几年,外贸工业企业还认为自己开拓国际市场得不偿失,今天则看到了国际市场巨大的开发前景。
政府部门当好“服务员”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在调查中发现:高速发展的浙江外贸已遭遇人才缺乏的制约瓶颈。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经批准获得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8085家,但其中有4000多家因为缺乏外贸人才,而难以有效开拓外贸业务。
4000多家企业,如果每家招2名人才就需要近万人。而我省高校今年和明年毕业的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外贸类人才仅为3649人。
为了给浙江外贸增添发展后劲,作为政府部门的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决定为外贸企业举办这场人才招聘会。
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人事处负责人说:“我国加入WTO后,政府部门就一直在研究如何转变角色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前,厅下面有10余个省级外贸公司,要管上千人,我们主要的职能是在管企业,但几乎什么都管。机构改革后,10多个省级外贸公司与我们厅脱了钩,这就为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供可能,我们就有更多时间有精力搞调查研究、为企业服务。”
民营企业“展示宽阔胸襟” 在这次的外贸人才招聘会上,有不少招聘企业是来自全省各县(市、区)的民营企业。与杭州、宁波、温州等都市里的外贸企业比较,它们没有区位优势,凭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招聘会上,一些家族型民营企业的业主开始展示宽阔的胸襟,让人才成为企业的主人,让他们拥有企业的股份。有的民营外贸企业还招聘企业的总经理,希望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新观念、新思路,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人才招聘会形象地阐释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