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富有活力的市场化改革
www.zjol.com.cn  2003年29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富有活力的体制是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浙江经济活力的源泉之一,就在于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获得了先发性体制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通过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先人一步走上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从而使浙江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改革一]市场主体多元

    浙江的市场化改革,首先在于多方培育企业这个市场主体。

    地处海防前线的浙江,是建国以来国有投资最少的省份之一。1978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

    从20世纪80年代起,浙江依靠民间力量发展计划体制外的非国有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大批乡镇集体企业在浙江广大农村异军突起,浙南地区则冒出了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从实行承包制起步,开始走上市场取向改革的艰巨征程。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改革开放的政策鼓舞下开始充分涌流。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转制,并且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个体私营企业开始在浙江大地迅猛发展。到2001年,个私经济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个私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到2002年9月,全省有私营企业24.6万家,1至9月个私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409.72亿元。全省人均GDP增长速度最快的20个县(市)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个私经济比重超过50%。为数庞大的民间资本进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领域。2002年前三季度,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更是占到了66%。

    与此同时,浙江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脱困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大刀阔斧地改制转制。改革实现了从“体制外成长”到“体制内攻坚”的大转变。2001年与1978年相比,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增长了39.8倍。一大批国有企业成了行业的排头兵,国有经济基本上掌握着全省的重要经济命脉。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浙江培育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多种所有制、组织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浙江经济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

  [改革二]市场体系发育

    浙江着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育。

    浙江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和家庭工业的蓬勃兴起,浙江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市场。温州地区在1983年就有300多个商品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并出现了年成交额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永嘉桥头纽扣、乐清柳市低压电器等“十大专业市场”。绍兴、金华、台州等地也在同一时间段内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带动了一片产业,活跃了一地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各级政府因势利导,积极规划并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市场,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帮扶,一大批“马路市场”转变为现代商城。还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实行市场的管办分离,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会、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机构,提供全面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府的支持,吹得浙江的专业市场“千树万树梨花开”。眼下,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200多个,年成交额近5000亿元,平均每万人有1个市场。其中,超过10亿元的市场有78个,超百亿元的有6个,浙江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市场大省”。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对要素市场依赖很大。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而相应地发展起来。民间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宽广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品市场空前发达,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大重组,使企业和企业群体能够把资源配置到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和行业中去,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大发展。

  [改革三]政府角色转换

    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浙江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对民间的创新活动,各级政府坚持“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的开明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成长。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浙江各级政府较早意识到,凡是该由企业做的、市场能办的,政府绝不能越位代劳,而应当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构筑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的新高地。通过实行以财政贴息为主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第三产业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市、县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1998年至2001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达3100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不到205亿元,其余都靠各级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与此同时,浙江各级政府还精心编织“服务网”和“安全网”。目前,覆盖全省县级以上部门的政府“服务网”已基本建成。各地普遍设立了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各级政府大刀阔斧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广“政务公开”,实施权力运行“阳光工程”。2001年,浙江率先制定颁布了政府行政审批规章,将政府职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保险网络也逐步得到完善。到目前,全省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已近500万,参加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也达到历史新高。

    [编辑人语]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政府是三个相互作用的最基本的要素。三个要素的和谐统一,使得浙江人民的创造力被激发,无数的市场细胞被激活,浙江经济的活力因此大增。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