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软件”开始称雄中国IT产业;杭派女装开始显示“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实力;杭州企业开始大胆与跨国公司“联姻”,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杭州……
这一个个激情演绎的精彩篇章,都在铸造一个共同的城市品牌:创业在杭州。
以“创业在杭州”为载体的党的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引领杭州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更新创业观念,优化创业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加快推进杭州新一轮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天堂”充分涌流
从去年11月开始,杭州市开展“创业在杭州”大讨论活动,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新高潮。
全市上下在讨论中形成了强烈的共识:十六大报告强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完全符合杭州的实际。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浙江省最大的城市,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杭州要担当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领跑者”。在去年底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杭州市委对年初党代会确定的全市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又作了两项调整:一是提出富阳和临安两市争取2005年和市区同步实现现代化,二是提出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争取在2008年实现第一个翻番,达到6000美元。
全市上下纷纷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围绕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兴市、旅游西进、开放带动、环境立市等重大战略,形成新一轮创业发展态势。
以改革的思路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杭州市加快了“两疏散、三集中”的步伐: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工业向园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化建设迅猛推进,大都市格局全面展现,杭州的创业空间大为拓展。在热火朝天的钱江新城建设工地上,指挥部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杭城未来中央商务区,让更多创造财富的源泉在钱塘江畔汇聚和涌流。”
工业是杭州新一轮创业发展的主力军。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杭州找到了发展旅游业和发展工业、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与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型“绿色工业”的新理念、新举措,使杭州工业兴市再掀高潮。
“天堂硅谷”建设好戏连台,滨江科技新城建设快马加鞭,萧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富阳“浙江光谷”建设全面提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企业都在勇创新业,加速发展。一说起创业和发展,年近七十的中国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依然满怀激情,他说:“现在是杭州发展工业的又一个春天,我这个国有企业的‘老保姆’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就像给大家服了创新创业的‘兴奋剂’,我们打造‘中药航母’的信心更足了。”今年前5个月,青春宝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杭州创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杭州人的回答是:人才优势。
十六大报告提出“四个尊重”,这不仅给广大投资者和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更加坚定了杭州走知识型创业之路的决心。于是,人才进杭的“门槛”被彻底拆除了,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大大放宽了,海外留学人员回杭创业的吸引力更大了……
实现体制创新后的高新(滨江)区,借主题教育东风推进“二次创业”,全力为各类人才构筑创业平台,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集聚和壮大。今年1至5月,该区财政收入突破了10亿元,已跃居杭州各区县(市)第二位。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杭州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杭州人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民营经济空前活跃。仅今年1至5月,在杭州市本级注册的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就有437家,注册总资本超过了10亿元。(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三替”的陶晓莺、“花家喜铺”的余根川和裘慧、“蓝色倾情”的钱峰……这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自主创业者,都成了市民眼中的创业明星。“市民创业快车”开通一周,就吸引了2000多名市民到9个创业参观点学习。从杭城再就业“4050”创业项目的热烈回应,到“姐妹爱心编织站”的快速扩容,到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的建立……更多的普通市民跨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在“天堂”升华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使杭州创业环境实现了一次新的跨越。
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立市之魂,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开始之初,杭州市委就鲜明地提出,大力塑造和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杭州人文精神,并成为打响“创业在杭州”城市品牌的核心环节。
从各方领导、专家到市民的畅谈,从各路媒体的广泛宣传,从每一个创业者的亲身实践,新时代杭州人文精神开始全面融入杭州的创业发展观念、机制和环境之中。
因着“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偏见,杭州人原先对接轨上海往往避而不谈。今年以来,他们主动做起了全方位接轨上海的大文章。目前,正忙着准备8月份到上海举办大规模系列经贸活动。
杭州人更变得大气,变得开放了。常以“天堂”自豪的杭州人,又虚心做起了学习苏州的“小学生”,在招商引资上奋起直追。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首先对6家授权经营企业下了“通牒”:如果两年内没有招商引资大动作,不能与世界500强企业或同行业“排头兵”合作合资,就取消授权经营资格。可见其加大开放引资力度的决心。
抗击非典,杭州又一次出色地把握住了锻造城市性格和精神的机会。从杭州在全国最早实施果断的隔离措施,到当天市政府10条抗非措施的宣布,到非典疫情和具体疫点与留验点的及时详尽公布,到各项“救市”举措的快速推出等等,这一切都折射出政府透明高效、大气开放的新形象。
“让我们共渡难关”,这是非典时期杭城流传最多的一句话。面对灾难的考验,我们看到的不是杭州人的贪图安逸、小家子气,而是迎难而上、体谅宽容,是守望相助、温情关怀,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因为非典,我更加喜欢上了杭州!”很多在杭的创业者感慨地说,能在杭州创业,是一种幸运。
杭州的人文环境变得更加诱人,杭州的创业服务环境在主题教育中寻求新的“变革”。
“公章盖不出生产力”,这是杭州对优化服务环境的深切认识。去年底,杭州市委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因工程需要,在解放路延伸工程段要搭建一个临时棚子,工程指挥部居然为此在相关部门盖了90多个图章。这让大家深感震惊。杭州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此提前进行。最近,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对原留484项审批项目再砍掉110项,减幅近20%,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间再压缩20%以上。
冲破妨碍发展的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动起了真格。
杭州市级机关单位在“创新服务、效能服务”的讨论中,找到了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问题400多条,一一加以改进。今年3月起,市计委改社会性投资项目审批制为备案制,至今已有上百个项目轻松备案,总投资60多亿元;市工商局推出了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的33条意见,平均办理营业执照时间缩短为4天,比香港和新加坡都快。今年还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内资企业“网上年检”,市交警支队推出了交通管理十项服务新举措。
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环境,党员更是先行者。杭州市把主题教育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业在杭州,党员做先锋”。在夺取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双胜利的每一个战场,杭州市的广大共产党员主动挑起了重担。朱云祥,倒在了连续值班的隔离点上;杜黎明,推迟召开丈夫的追悼会,忙碌在抗非第一线……是他们,为“天堂”杭州注入了新的创业动力。
非典阴影难挡创业“天堂”的灿烂。如今,经受非典洗礼的杭州广大干部群众正迎难而上,为实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的目标而全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