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下,像浙江中医学院这样搬出市区的高校还有不少,随之而来的是各路房产开发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如百年“求是书院”,虽然已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也落得个自生自灭的下场。由此我们管中窥豹,那些高校老校区内一幢幢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如今在高校外迁、所在地块大兴土木时,它们的命运会出现拐点吗?是被重点保护了,还是轰然倒地?我们关注这些高校内的老房子,因为他们是浙江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保护好它们,对历史是种延续,对后人是种交待。
昨天,我们刊登了
《百年求是书院如今自生自灭》一文后,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有愿意做义工的,有提出诸多建议的,有批评有关部门的。大家都为省级文保单位求是书院的现状感到惋惜,更多的人把目光瞄向了高校里诸多值得保护的老房子,在现今高校陆续外迁时,它们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
谁为求是书院找“婆家”
“当初,很多人都提议把它拆掉,说它没什么用,后来经多方努力才把它保了下来;可保下来后,就一直被人当皮球踢。”对于求是书院自生自灭的现状,杭州市文保所高所长说,“我们所里有监督的责任,但是直接管理部门是所在区的文保部门。最终,我们一定会配合、指导他们做好这个工作。”
求是书院原属单位浙江中医学院搬走后,老校区置换给房产公司。2003年10月,市文保所和中医学院老校区的开发商浙信房产公司签订了《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保护责任书》,按照规定,房产公司有责任管理。可是,房产公司却又表示:“当初买地的时候,求是书院这块土地并不在范围内,现在我们也没有去使用它。”
一位打进早报热线的计女士也在替书院着急:“既然是浙大的‘老祖宗’,那么浙大也应该出来做一些事,甚至可以把它利用起来或者让老校友出资托管。”对此,市文保所文保科的傅科长也有同感,应该由一个直接管理的部门出面牵头,让浙大、浙信房产公司、浙江中医学院一起协商,对学是书院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甚至可以做成陈列馆对外开放。
求是书院只是一个典型
有读者说,求是书院还算好,它是一个典型,已经被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保护下来了;而文教区诸多高校内的老房子,命运更让人捏把冷汗。
走在文教区,记者感觉这里比原先冷清了许多。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浙江财经学院等杭州市区内的几所知名院校早已开始迁出。而在杭州市未来20年的全景图中,这样描述了“老浙大”几个校区的去留:西溪、湖滨、华家池等浙大校区将改作它用,市中心最终只保留一个玉泉老校区,浙大学生将陆续撤出这些老校区,迁往紫金港新校区。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学校处于杭州城区黄金地段,现在将它们改作商业用途更为合适。而这些有着深厚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的学校,一旦被改作它用,“建成公园或开发房地产”,文教区还会存留多少历史价值?用进废退,等这里的学校都搬走后,这里的文脉该通向哪里?
高校老房子该何去何从
众多高校外迁后,在浙江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诸多老房子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据专家介绍,城西文教区主要形成于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像原杭州大学、杭州商学院等就是建在那个时期。原杭大的化学楼、图书馆等都建于20世纪50年代,这些建筑具有当时的特征,现在保存得很好,具有一定价值。另一个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量学院老校园内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就是这时期的建筑。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小亭子前不久刚刚被夷为平地。
一般来说,20世纪50年代的这批教学楼更让人恋恋不舍,半个多世纪来,有无数高校学子在这里留存了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
而在浙大西溪校区即原杭大地块,有人说卖有人说要保留。走在学校里面,感觉不到怎么冷清,校园内的老房子也依然伫立,但谁知道明天它们还会不会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