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水晶产业到了生死关头
www.zjol.com.cn
2004年03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月的浦江县城春光明媚,喧闹似乎只属于街市,现代气派的中国水晶城显得冷清。无所事事的摊主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与之紧邻的浦江灯饰城里的摊主们也在用同样的娱乐方式打发时间。郑浙建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现在浦江水晶是僧多粥少呀,水晶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就在郑浙建这样的规模较小的水晶经营户为水晶前景担忧的时候,浦江灯饰总厂厂长黄伟增接到了美国客户要求降低报价的传真。拿着传真,黄伟增一筹莫展:“过去一个水晶香水瓶的报价是5美元,现在不到3美元。为了确保外贸市场的让步已经让无可让了。”
水晶之惑
浦江水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千家万户做水晶的热潮,使浦江这个不产水晶的小县城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晶加工基地,一个产值逾10亿的产业成了浦江支柱产业。2003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浦江县“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的称号,但如今水晶之都的美名背后却蕴涵着巨大的危机。
“浦江水晶产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浦江水晶工艺品协会会长钱建华的判断夹杂着一种悲怆:“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是浦江水晶两大硬伤。”
对浦江水晶的规模有两种说法。浦江县经贸局的统计表明:全县注册企业328家,2003年产值6.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万多人。而浦江水晶业内人士的说法是,登记在册的水晶经营户超过1000多家,还有两倍于此的地下加工户,年产值近12亿元。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是,这个号称浦江支柱产业的大产业一年上缴的税收仅仅1000万元左右。
浦江艺力水晶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志强说,浦江加工水晶的到处都是。不仅大街小巷可以看到水晶经营的招牌,就是走进居民小区也随时都可以听到加工水晶的机器声。花数百元钱买个机器、租一间房子就是大多数经营户的装备。这样的加工户往往不到有关部门登记,也就不缴纳相应的税费。这个群体的存在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一个产值12亿元的产业一年的税收才1000万元。按照登记在册的1000家企业计算,平均不到1万元。其中四五家大企业上缴的税收就占了一半左右。这对合法纳税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竞争。
艺力公司每年需要招工300多人,去年缺口60多人,今年这个数字扩大到100多人。招工难不仅是“艺力”的问题,浦江的不少水晶企业都遭遇招工难的困扰。流失的员工大多成了地下水晶加工户。
为了生存导致的不计成本使浦江水晶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此类事例俯拾皆是,一只直径8毫米的八角珠原来市场价1元多,现在的价格是几分钱。黄大仙水晶像最初国内市场价是48元,国际市场的价格高达48美元。一哄而上的结果是如今已经没有了这个产品。水晶地球仪原来只有三家企业会做,遍地开花后,劣质产品甚至造成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查。价格竞争的连锁反应是偷工减料。含铅料成了普通料,甚至成了普通玻璃。恶性竞争的始作俑者最终成了受害者。一个遍布业内的看法是,浦江水晶行业的寿命最多还有3~5年。
“这种判断决不是危言耸听,浦江水晶灯饰的兴起到消亡也不过几年,而浦江水晶产业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其衰败迹象已经显现。”一水晶经营户告诉记者。
产业困局
水晶、花边、挂锁、服装、袜业被称为浦江工业的“五朵金花”。尽管水晶的颓势还没有在其他产业大面积显现,但是与水晶同类的问题或多或少出现了。
浙江挂锁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希表介绍,浦江现有近600家锁具及配件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上交税收100万元以上的只有梅花、白马、三菱、吴氏等10余家。近八成属于那种规模小、档次低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企业规模、技术设备、产品档次参差不齐,总体发展很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浦江挂锁产业的整体发展。由于低档挂锁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并不高,投入少量的资金即可开工生产。因此,浦江出现千家万户加工生产挂锁产品也不足为奇。但是这些小企业加工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缺少竞争优势,只能通过降低价格去挤占部分市场份额。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差,资本积累速度很慢,缺乏发展后劲。有的企业甚至偷工减料,寻求便宜的零配件替代品。不仅消耗大量原材料,还损害浦江挂锁的声誉。一些较大的企业,虽然一不缺技术,二不缺资金,但为了稳固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订单,往往把产品报价压得很低。一些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公司乘虚而入,以低价收购后转口国外市场,从中渔利,使浦江挂锁企业的利润空间愈来愈小,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步伐。
在身兼浦江县经贸局和外贸局局长的何笑敏看来,浦江产业的困局源自规模、品牌、人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浦江的企业为什么就是大不起来,强不起来,这个问题不仅一直困扰着我,同样也困扰着企业经营者。”何笑敏并不讳言浦江的产业弊端。1999年,浦江就出现了三家税收超千万的企业,但直到现在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改写。几大支柱产业中除了一家龙头企业产值过亿元以外,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产值不过在七八千万。缺少龙头带动的行业始终难以摆脱“小、散、低”的状态。其次是品牌困局。浦江现有600多家挂锁企业,却只有“梅花”这一个省级名牌产品。全县省级著名商标和品牌也不过12只。不少企业缺乏创牌动力,普遍持有创牌不如借牌、冒牌的观点,尽管县里出台了鼓励创牌的政策但收效甚微。人才瓶颈是浦江企业一时无法医治的创痛。以外贸人才为例,浦江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00多家,而实际使用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不到一半。究其原因是外贸人才的奇缺。一般的外贸人才年薪四五万元,不少企业因拿不出这个年薪而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县里的产业政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政策只是上级政策的套用,不符合浦江的实际,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影响了政策引导作用的体现。
浦江县人大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了记者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该县的中余乡、檀溪镇近几年有几十家企业迁到外地。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前来劝说的浦江县的干部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投资环境存在问题。“一些部门的确存在对企业吃拿卡要的问题。”何笑敏的话证实了问题的存在。
“浦江产业的最大问题恐怕还不是上述这些,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规划。未来浦江将发展哪些产业,浦江的主导产业是什么?这些才是浦江急需思考的问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上下求索
何笑敏说,平心而论,浦江的发展与自身相比不可谓不快,但是和并称“浙中四小龙”的义乌、永康、东阳相比显然慢了。5年前,武义县派人来浦江学习,当时就有人说,武义未来会超越浦江。截至去年,两县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如果浦江再不提速,恐怕超越者将不仅仅是武义。
意识到危机的显然不是少数人。在刚结束的浦江县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针对浦江的产业问题提出议案和建议。浦江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速”成了关键词。仅在工业提速工程中就列出了十大举措。
“水晶之都”、“挂锁之乡”、“绗缝之乡”,对这些曾经带给浦江人无数荣耀的称号,浦江人的反思显然已经开始。停办水晶博览会接轨义博会就是一个务实的举动。当然,反思的举动绝不限于此。
浦江的产业困惑显然是每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的困惑。水晶、花边、挂锁、服装、袜业等行业无一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浦江产业的未来显然无法完全承载于这些产业。近年来,一批科技含量高、装备好的企业落户浦江。自行车、医药、家电、化纤等产业成为浦江产业的亮点。
对传统产业,浦江通过产业集聚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布局合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技术高度化、行业协作专业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水晶、花边、挂锁、服装、袜业等重点企业都在县工业园区落户。通过扶优扶强,提升它们的实力,从而带动行业的整体提升。
何笑敏说,从年初开始,全县确定了“127”工程。确定30家优势企业扶持对象,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20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7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以上。同时,县里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针对外贸人才紧缺的现状,县外贸局成立了外贸服务中心,专门代理企业的外贸业务。此举不仅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还为企业培养一批外贸人才。何笑敏说,我们给企业的期限是3年。3年后企业必须自己学会完成外贸业务,届时外贸服务中心就会自动断奶。这种“逼迫”式的做法显然是浦江推进经济外向度的一个有效的自选动作之一。拉长外贸短腿的动作还有许多,诸如组织企业外出闯市场,加强与外商的交流沟通等措施。
何笑敏告诉记者,浦江县委托浙江大学做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一批重点企业的发展规划。
来源:
金华晚报
作者:
何 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