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托起小山村的希望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9月19日消息 一个星期一的清晨,温岭市坞根镇的乡村盘山路上,一名身形瘦弱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奔向一所小学,奔向他15年来年年坚守的三尺讲台。他就是潘仕斌,作为乡村的一名普通代课教师,他独守着清贫,却立志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大山的孩子们。教室里摆了12张课桌,却有9张闲置在一旁;仅有的一间教室,也显得十分落寞。虽然面对的只有3双求知的眼睛,但潘老师托起的,是一个山村的希望! 【只剩三个学生】 潘仕斌是一名代了15年课的乡村教师。现在他执教的学校,是温岭市坞根镇大地山村小学。在这所学校里,除了他,还有他的3名学生。7年前,潘仕斌刚来大地山村小学时,还有两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当时他教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三复式班,另一位老师教三、四、五年级的三复式班。也许是因为山高路远,一般的教师都不愿到这里来教书,当另外一位老师退休后,就再也没有派教师来过。镇中心学校把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合并过去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1个小时的山路不安全,就保留了下来。于是,潘仕斌就一个人教一个复式班一直教了下来。再后来,村里的许多村民到城里打工去了,把孩子也带出去读书,学生越来越少。新学期开学,潘老师的学生只剩下3个了。一年级新招的只有1名学生,二年级两个学生。 【漫漫代课路】 今年32岁的潘仕斌,文质彬彬,消瘦的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举手投足间带着浓浓的书卷气。1990年秋,家住坞根镇坑潘村的潘仕斌高中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村里的东里小学,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目光,我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992年秋,东里、寺基、西里和坑潘等4个村联办了“平洋小学”,潘仕斌又踏上了到平洋小学的代课之路。1997年,他又辗转来到当地最偏僻的大地山小学,从此一呆就是7年。虽说如今只剩3个学生了,还得分为一、二两个年级,可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门门课程一门也不能少,他一点也不轻松。日前,记者在寂静的大地山小学找到潘仕斌时,他刚送躲避台风的学生回家返回,身上穿着渔民下水作业的塑料雨裤。 【孩子也不容易】 潘仕斌说,他深深感受着村民的纯朴,孩子们的纯真、求学的艰辛。刚来那会儿,他按时放学,可过了几天,学生家长来反映,孩子回家太迟了,天都暗了。潘老师想,不迟呀,莫非孩子贪玩回家晚了?于是,第二天他跟着孩子回家,结果走了50多分钟。孩子们因为身处闭塞的山村,时时出现常识性的知识空白,这更是刺痛了潘老师的心。一次期末考试有道数学题:20个轮胎可以安装几辆轿车?这时一个学生认真地举手问老师,这道题只有一个已知数,不能做,肯定是题目出错了。原来,这位学生从没见过轿车,也不知道轿车有几个轮子。 【固守清贫】 有人说,乡村代课教师是清贫的代名词。潘仕斌本可以不选择清贫。他家处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温岭市附近,离城区只有18公里,温岭民营经济这么发达,干什么不比当这代课老师强?现在家乡也是鞋厂遍布了,他教书的收入还不如帮当地民营企业纳鞋底高,可潘仕斌却从没动过心。算起来,教龄15年的潘仕斌老师,也该算是老教师了,但因为他是代课教师,没人给他算过这个账,也没人给他发教龄工资,就连起码的社保资金,至今也没着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月的工资都是360元。现在虽说又加了几百元,但比起温岭人的收入,还是很微薄,但他却从没想过别的什么。日子就这么平淡而充实地延续着。 【副市长两次慰问】 温岭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丁琦娅得知潘仕斌的情况后,于今年7月1日专程上山慰问,并决定把他的月工资从原来的500元提高到600元。教师节前夕,丁琦娅再次来到大地山小学慰问,并送给他300元慰问金。温岭市第二中学为学校送来了课桌椅、讲台、办公桌和教学用的投影机,并承诺每年补助潘仕斌老师2000元工资。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特意把一台25英寸的彩电扛上了大山。 【把家安在大地山村】 曾经有人给他介绍当地的女孩跟他处对象,当这些女孩一听说他是个山村代课教师,便一个个逃之夭夭了。后来,一个贵州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如今,潘仕斌已结婚生子,妻子贤淑漂亮,勤俭持家。为了生活方便,潘仕斌干脆把家安在了大地山村,以至于现在每次假日回山下的老家看望老爸老妈时,4岁的儿子总是称大地山村为自己家,而称真正的家为爷爷的家。新学期给潘老师带来了许多快乐,暑假里,学校得到建校以来最大一笔资金,市教育局拨给学校一万元钱解决了供水问题,造了水塔装了水泵,还新造了厕所;3个孩子都减免了学费;自己也像正式教师一样,参加了全市的教师体检。 【坚持到底】
多年扎根大山教育的潘仕斌,每年都能带领学生考得好成绩。上学期期末考,潘仕斌教的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名列全镇六所学校之首,语文第二,令他着实陶醉了一阵。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参加了自考中师专业所有科目的考试并毕了业。接着他又开始了浙师大汉语言文字专业的自考,现在他已完成了一大半的课程,到明年就可毕业。他告诉记者,他惟一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奔波于代课之路上的潘仕斌仍然会一直走下去。他平静地告诉记者,只要大地山还有一个学生,只要教育部门不取消大地山小学,他就会永远留守在大地山寂静的山野里。虽然留守的岁月太苍凉,太寂寞,但只有留守这份寂寞,才能托起大地山的希望。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张敏 本报驻台州记者 吴中平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