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为“农转非”造假移民吃尽苦头
www.zjol.com.cn  2004年11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7年前,为解决全温州人的饮水用电问题,珊溪水库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紧锣密鼓地上马了。为了当时颇为吃香的“农转非”户口,一部分库内居民,选择了一种“自谋出路”的移民方式,并为此动了不少歪脑筋。然而,随着农转非户口的取消,这批“自谋出路”的移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灰黄色的锅巴是一天的主食

    移民黄彩虹一家7年来一直租住在泰顺县城坑底路一间由祠堂改过来破房子里。今年77岁的她原本是泰顺县百丈镇农民,家里有6间青砖大瓦房。1997年,一家人选择自谋出路的移民方式。

    11月7日,记者来到了黄阿婆的“家”:这是一间大约10平方米大的房子,房间被隔成了里外两间,外面做饭,里面住人。里屋靠墙各支了一张床:黄阿婆带着小孙子睡一张,儿子儿媳睡一张。黄阿婆床上乱糟糟地堆着一大堆东西,那些不破的衣服,用竹篙架在床和门之间不足一米的地方。室内光线很暗,白天都要靠屋顶一个烟囱透下的光照明。到了晚上,家里会打开惟一的电器——一盏没有灯罩的电灯,而且每天只能开一个小时。

    黄阿婆每天到附近山上捡干柴烧,桌上摆着一碗灰黄色的锅巴、一碗咸菜、一碗煮烂的黄豆以及一碟臭豆腐,这是他们家一天的饭菜。

    看到记者,黄阿婆只会抱着一周岁的孙子哭,根本说不出话来。她的儿媳妇红着眼睛告诉记者,1997年,当地政府提供了4条出路,让他们自愿选择,他们看中了自谋出路这一条,政府免费给他们全家办农转非手续,想到有了居民户口,将来子女招工、当兵都有特殊照顾,为此他们放弃了农业定向安置。

    但随着社会发展,居民户口的作用正逐渐减少。黄阿婆的儿子没手艺,进城后找不到稳定工作,又买不起房,渐渐成了城里新贫民。两年前,儿子手被压残后,这个家是彻底倒了。

    离开时,记者掏出了身边所有的钱塞给了黄阿婆。
    
  移民选择自谋出路
    一家可“赚”十几万元


    在当地采访了两天后,记者发现,像黄彩虹这样生活困难的移民不止一两个。珊溪水库移民工作是温州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移民总人数达37199人,涉及库区泰顺、文成、瑞安三个县(市)19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安置区涉及全市10个县48个乡镇123个安置点。从1996年10月开始移民试点工作,2000年4月全面完成动迁安置任务,历时4年。

    移民办提供了4种移民方式:一是自谋职业,安置点在温州郊区,政府免费提供宅基地,并免费办理农转非手续,但移民必须以成本价买下政府造好的房子,大约在9万元左右,选择这种类型的有2000多人;第二种是自谋出路,政府免费办理农转非手续,其他的自行解决,但条件是这些人在县城有住房或稳定工作,选择这种类型的有4000多人;第三种是定向安置,这些人生活在库区以外的农村,还是以种田为生,选择这种类型的有3万多人;最后一种是往后靠,把房子挪到水位以上,并不离乡。

    如今在广州打工的吴民,在选择自谋出路的移民当中还算是“混”得好了。他对记者说:“当时,我们这里有城镇户口的人不但解决工作,每月都有分配口粮。大家都非常羡慕,听说政府可以免费办,所以选这个的人一半都造假了,我们哪里想得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办一个农转非要8000元,如果想进温州市区还要再加两三万元,这么算下来,一个选择自谋出路的人就相当于赚到了3万多元,一家人算下来就是十几万了。

    那么当时为什么不选择自谋职业呢,也有农转非户口?对此,这些移民解释说,自谋职业的人安置点在离温州稍远的永中等地,还得自己去盖房,“这样算来,一家就得拿出10多万元,来回两个差价就是20多万了。”
    
  县移民办:造假是自愿行为
    市移民办:县移民办有责任


    按当时的文件硬性规定,要选择自谋出路的库民,必须在温州任何地区的县城有住房或稳定工作。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是针对经济条件不错的人设定的,当地有些人很早就到沿海去经商或打工,手头上有了一笔钱,很早就想离开农村,那次移民可以说是个好机会。

    但显然,这些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黄阿婆一家来说,都是不具备的。黄阿婆的儿子刘际勇告诉记者,当时他向人借了一张房产证,将上面的名字用白纸盖上后填上自己的名字,再用复印机复制了一张,一张房产证就炮制出来了,而这张复印件后来竟然也顺利通过了当地移民办的验收。“我们自己是有责任,但如果当时移民办不让我们通过,最起码我们现在生活不会这么苦,以前我们家可是一溜6间房啊!”

    现在生活困难的移民就是这批当初通过各种造假方式,取得城镇居民身份的人。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过了两年,城镇户口的优惠制度就取消了。

    昨天,泰顺县移民办的黄达副主任和动迁科的科长郑明亮告诉记者,他们最近确实查出了当初有一些移民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得到了居民户口,如一些移民共用一张房产证、一些房产证上的签名根本不是移民本人等等。郑明亮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人手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好关。而且选择每一种移民方式都是农民自愿的,政府部门没有义务,上级也没有要求让他们对这些移民提供的材料进行把关。

    但温州市移民办综合处处长董直福却告诉记者,他们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县级移民办把好审核关卡,每一份移民的申请表上都会有这样的字样:“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误”,并盖章,市级移民办才能为移民办理农转非手续。所以,出现这样的漏洞,无论是移民本人还是县移民办都有一定责任。
    
  大多移民生活改善
    部分特困户年底解决困难


    董直福还告诉记者,当初进行移民安置工作时,温州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是“搬得出,安得下,逐步能致富”。如何解决移民未来的生活问题,政府部门一直很牵挂。

    今年7月,温州市移民办邀请有关专家,对移民生活进行了一番详细调查,结果认为大部分移民在安置后都受到了益处,生活比以前有明显改善。据他们了解,现在还没有住房的大约有30户左右,人均住房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的有115户。还有一些移民安置后尚不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不能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部分移民特困户也没有列入当地低保和救助对象。

    11月2日,温州市副市长冯志礼在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工作会议上,肯定了移民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提到了上述存在的问题。董直福表示,温州市政府正在就移民工作的现状,起草相关政策,以扶持和发展移民的生活,政策内容涉及税收、住房、低保、子女就学等问题。这个有望年底出台的政策对于这些移民来说,是最大的希望了。

  image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丹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