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5浙江两会 > 2004活力浙江 正文
   

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2004“海归”创业生活一瞥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民族复兴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海归”们在政治理念、价值判断、文化趣味等方面影响着公众,甚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注“海归”们的文化空间的意义在于:他们学会了用另一种或多种文化视角去看待中国社会,从而能提出一些我们认为是司空见惯但不利于发展的问题。

  “海归”感言

  宣平:国外的教育方式更自主

  2003年10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宣平到了澳洲继续攻读旅游管理硕士。去年12月23日一回家就被家人夸奖长大了,她觉得自己的成熟和独立都得益于那里的学习生活经历。比起国内的教育方式,那里的更自主、更注重实践的学习方式更让她受益非浅,特别是对内向性格的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找导师、上台演讲、联系公司做调研完成论文以及生活上的事情都要靠自己,现在她对这些事情早已应付自如了。

  当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实也给宣平带来了困惑。比如上旅游策略课时,原本以为策略学起源于孙子兵法,应该对自己很有利,没想到最后导师评分很低,还说她不懂策略,宣平知道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澳洲并不一定行得通。

  陈航峰:世上还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

  最近刚刚从加拿大回来的陈先生对两国的文化差异感慨颇大。最大的感觉就是中国人相对很紧张,不会放松,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而他在加拿大的朋友就很“放松”,比较自我,而且友善、热情,通常在路上看到有人走过来主动问是否需要帮助,在中国有时连主动的寻求帮助都会遭拒绝。

  同时那里的人都比较敬业,很职业化,做事很认真。这样的文化模式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自己就变得很直接,不太会转弯抹角,而且要求自己尽量放松,放着平常心,对人都平等对待,不受地位、身份而改变对人的看法。现在的他不太追求名利,他觉得世上还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他的眼光也会放得远一点。

  徐笑红:国内的城市很有激情

  徐笑红现在已经很适应了德国的文化环境,喜欢那里严谨的做事方式,比如约好的时间从来不迟到、不推延。这在中国肯定做不到。还有就是社会制度,在德国不用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而去存钱,因为那里已经有了一整套很规范的保障体制让你买了保险之后没有后顾之忧,比较踏实。

  其实徐笑红对祖国的未来还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她说现在德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一个顶点,都是靠法律来调整,所以它们的城市发展很缓慢,不像国内的城市很有激情,变化的速度让你无法跟上它的脚步。

  陈小莹:月是故乡明

  其实1990年出国的陈小莹是赶着一股出国热潮才去了法国的,去法国之前她是法语老师。去了法国她并没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感觉,因为自己在国内就学习法语,阅读了很多关于法国文化的书籍,所以能很快地适应法国的生活。

  在她看来现在国外已经发展饱和了,而中国的发展趋势反而很好,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总要比外面来得好。一开始可能是喜欢异国情调、喜欢新鲜的东西,但是从安全感、认同感来说绝对是国内好。但是如果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存下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就感。所以她觉得如果了解了两边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在两边生存下去。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