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5浙江两会 > 文件公告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www.zjol.com.cn  05-03-5 14:3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2月27日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浙江省省长 吕祖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和2005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和罕见的自然灾害等困难,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财政总收入14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06亿元,调整出口退税因素后为1805亿元和9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6.5%和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增长10.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低于预期调控目标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增长12.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高出预期调控目标1.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581.6亿美元,增长39.8%;新增城镇就业6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上年末降低0.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95‰。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年来,我们以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契机,结合浙江实际,全面正确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注意引导、保护、发挥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改善发展环境为着力点,推动体制、机制、管理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为主要抓手,努力提高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继续推进效益农业发展。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粮食生产;加强与粮食主产省的购销合作,搞活粮食市场,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免除了全省粮油种植农户和66个县(市)全部农户的农业税,各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和减免农业税达7.82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67亿斤,增长5.2%;新增地方粮食储备10亿斤,粮食市场保持稳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全省已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110个,带动1040万亩种养殖基地建设,效益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农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3.7%;农副产品出口额50亿美元,增长25%。

  切实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全力加强电力等资源要素保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开发区、园区数量和规划面积分别减少82.3%和75.6%。着眼资源要素的可持续保障,编制并实施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着手开展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研究。全年投产电力装机310万千瓦,新开工建设电源项目1430万千瓦,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100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容量453万千伏安;积极推进浙东引水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851公里;与铁道部合作确定了一批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建设项目,实施铁路建设改造542公里,温福铁路浙江段已开工建设。大力推动资源节约与合理配置,实施节电、节水、节地等政策措施,加强电力管理和有序用电,千方百计保证居民基本生活和重要领域用电;努力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强信贷供给协调,确保金融平稳运行。

  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重点保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建设,停建、缓建了一批投资项目。实施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编制完成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制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技术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支持。积极推动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积极推动宁波舟山等沿海港口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全省“五大百亿”工程完成投资7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9.7%,高出外贸出口增幅39.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43亿元,增长19.1%;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76万人次。全省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1.8%,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万标箱。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组建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实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成功举办了“香港—浙江周”、“浙江—澳门经贸合作推介会”、日本“中国浙江省暨杭州市投资旅游说明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对台经贸合作,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和口岸开放,加强对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支持和服务,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852.3亿美元,增长38.8%,企业出口退税老账还清、新账不欠;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6.8亿美元,增长22.6%;新办境外企业378家,境外投资1.52亿美元,分别增长25.6%和78.3%。深入推进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主动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合作与交流取得新成效。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完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30个县(市、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基本完成381个示范村和3554个环境整治村的建设和整治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40万人,解决农村12.5万人的饮水困难。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扶持欠发达地区各项资金75.5亿元,比上年增加9.5亿元。加快推进“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实施乌溪江库区等困难群众集中地区异地脱贫计划。全年下山脱贫5.3万人,组织劳务输出4.9万人;签订山海协作项目692个,协议金额179.7亿元,完成投资50亿元;改造建设通乡、通村等级公路17742公里,滩坑电站等重点帮扶项目进展良好。

  努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整治。认真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基本完成市、县生态建设规划编制,组织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重大项目,全年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587公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生态环保建设专项资金6.6亿元,增长22%。按照治老控新、监建并举的方针,启动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强对长兴、永康等地重点污染行业的整治;积极推进火电厂脱硫和水泥机立窑淘汰工作,努力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城乡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工作;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畜禽养殖场。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大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从上年的3%上升到3.2%,全社会科技投入222亿元,增长19.9%;“水下DGPS高精度定位系统”入选200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218家,网上技术市场合同金额增长22.9%,科技中长期规划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明显。  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工作,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落实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全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加大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多形式合作办学。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完善人才政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严密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双建设、双整治”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加快发展基层文化广播事业,积极推进杭州等地的数字电视建设。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启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574.9亿元,增长21.8%。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努力保持社会稳定。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省安排再就业专项资金6.15亿元,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1.4万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万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净增69.7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8个月,比上年提高4个月,2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93万人。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省城乡有60.1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6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1.9%和90.6%,比上年分别提高32.4和21.8个百分点;27个试点县(市、区)85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的范围扩大,全省接受资助的中小学生30万人、大学生5.7万人,资助金额5.6亿元;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竣工经济适用房320万平方米,8500余户居民享受了廉租住房。全省各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110亿元,增长18.6%。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与价格指数挂钩的困难群众生活补贴机制,提高企业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标准;加强对土地征用和城镇房屋拆迁的规范管理,加大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食品药品安全等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强化治安防控工作,重点加大了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和改善信访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各类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1.8%、5.8%和14.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制定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组织全省公务员行政许可法知识培训,省政府共取消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合的行政许可项目95项、收费项目75项,废止规范性文件225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制定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省级部门预算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效能监察,严肃处理了一批纪律涣散、效能低下和服务态度差的工作人员,机关工作作风和效率有新的改进。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实行重点建议和提案省政府领导领办制度。继续加强廉政建设,注重标本兼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去年我省遭遇了持续干旱和多次台风灾害,特别是经受了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袭击。在中央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正确决策,周密部署,靠前指挥,驻浙部队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台风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住房倒塌群众春节前基本入住了新房,受灾最严重的台州、温州地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谱写了一曲合力抗御自然灾害、同心建设美好家园的胜利凯歌!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市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改变,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问题继续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产品出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效益提高的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新的压力。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改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市场秩序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药品质量等问题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政府转变职能的成效不够明显,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山会海”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一些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不高,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仍然比较严重。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2005年,是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完成“十五”期间任务,为“十一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挑战和困难也不少,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综合分析我省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05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一年政府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坚持统筹和协调发展,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增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认识影响经济平稳发展的新情况,紧紧抓住和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实施“八八战略”,着力突破体制、人才、科技和资源等瓶颈制约,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着力保持投资、出口、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认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问题,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把关注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更加重视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更加重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努力求真、创新、务实。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我省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大力弘扬“浙江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脚踏实地,奋力拼搏;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发展思路,努力开拓创新;针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举措,把推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民生的改善,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趋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和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全面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大户按订单交售粮食实行预付定金制度;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制,确保160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粮食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现代营销体系培育,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鼓励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整合各项政策性农业发展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农业科技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推行乡镇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新增1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全面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支持一批传统产品提升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100万吨大乙烯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保留的开发区、园区,改善技术、物流、质检、信息和培训等产业发展的配套条件,促进“块状经济”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立品牌的体制政策环境;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研究开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为“块状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机构、一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一批孵化器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赶超计划,积极培育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品。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努力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继续推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努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制订服务业及其重点行业专项发展规划,完善推进政策,大力提升旅游、商贸、会展等优势产业,重点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和技术咨询等行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等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向我国转移,重点加强与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一些国家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服务贸易,提升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监管和规范,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的准入条件,加快形成服务业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服务业有序发展。

  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任务。完成《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进一步推进宁波、舟山港口的一体化发展,深化温州、台州、嘉兴等地港口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开发,加强岸线和海岛资源管理,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港口群。加快实施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等重点项目。合理布局石化、船舶等临港型工业发展,加快煤炭、油品、粮食等物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海岛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大科技兴海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水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好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资源保障。加快实施电力、水资源和交通等发展规划,合理安排“五大百亿”工程年度计划,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报批和建设。加强电源电网建设,努力增加电力供给,做好电力合理调配和有序用电工作,切实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重要领域用电。继续抓好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全面推进浙东引水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积极实施海水淡化应用示范项目。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行年度用地指标集中和分地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优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要;合理开展滩涂和荒坡造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增加土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盘活用地存量,挖掘用地潜力。进一步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和信息沟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企业和技术改造贷款,争取信贷供给保持适度增长。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各项政策,加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和用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全面开展节电、节水、节材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促进节约技术的推广,加强对高消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探索建立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制订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严格规划执行和用地计划管理,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大力推广应用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组织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促进政策,组织实施一批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重要项目,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三、努力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乡公共交通、消防安全、给水排水、环境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促进城市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要载体,以建设文明、安全的新农村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乡村康庄”、“千万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

  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是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落实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安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鼓励科技人员、教师、医生等专门人才到欠发达地区任职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帮助欠发达地区夯实发展基础,走生态型发展路子。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引导发达地区加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推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合理转移。进一步做好各部门的对口帮扶工作,加快乌溪江库区等贫困集中区群众的异地脱贫,继续通过“大岛建、小岛迁”逐步改善海岛渔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编制和实施科技强省建设纲要,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持一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继续做好科普工作,重视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15年良好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制定卫生强省建设规划,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卫生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双建设、双整治”活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城乡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发展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繁荣文艺创作,积极推进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政策试点,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切实做好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建立健全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分解落实年度整治目标和任务,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综合协调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与削减,坚决关停整治不力的重污染企业,严格禁止在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和水系源头地区新建有污染项目,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源控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重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安全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加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公司制规范改造,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搞好农业保险试点。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品牌经营三大工程,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积极推进资本、土地、劳动力和产权等要素市场发展,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保持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完善大通关体系和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加强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法律与信息服务;鼓励企业进口能源、紧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把引进外资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利用外资由引进资金为主向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营销网络全方位引进转变,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和研究开发等多领域引进转变;继续发挥开发区、园区在利用外资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专业化招商工作机制,吸引重点国家和地区优势企业来我省投资,大力推进与港澳地区的多领域合作,切实加强对台经贸合作;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强与国际优势企业的互利合作,培育一批浙江跨国性大企业集团。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开发资源、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规划制定工作,深入开展与上海、江苏在交通、旅游、环保、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大交通、大市场、大城市群的加快形成;主动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多形式开展与资源富集地区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五、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

  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加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大规模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改善就业管理和服务。继续加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和基金征缴力度,加快建立社会保险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继续完善政策,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合理确定保障水平,确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落实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继续推进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等工作,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步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快普及廉租住房制度,不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

  切实做好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减少矛盾产生,避免矛盾激化。着力研究和解决广大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事件,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重视研究流动人口管理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宣传贯彻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实效。积极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禁毒、禁赌工作。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矿山和建筑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抓紧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落实应急措施,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把加强国防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继续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军事设施保护和边防、海防、人防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切实做好军人退役和转业安置工作,积极加强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优待工作。

  六、不断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落实配套制度和实施意见,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开展公务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抓紧起草和制订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深化市县两级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加强行政层级监督,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作用。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报告工作和通报重要情况,依法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与建议,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省政府领导定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制度,全面推行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和政协重点提案制度。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扩大城乡基层民主,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强民族工作,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不断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政企、政事、政资分开,规范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加大对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面推行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认真开展政府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并以此衡量政府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制止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完善和落实面向社会的各项服务制度,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强督查和绩效考核,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今年,我们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科学谋划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根据省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真做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今年在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同时,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切实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在全省全面实行免征农业税,下山异地脱贫5万人,开展为我省失地农民、欠发达地区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进城务工提供廉租住房试点,并对吸纳这些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二是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帮助30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5万人。三是积极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接受基础教育的覆盖面,切实做好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努力做到不使一个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四是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推进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大病统筹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在全省11个市各确定一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惠民医院,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优惠服务。五是争取投产电力装机容量500万千瓦,使电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新增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实施完成6000公里省道、县道砂石路面改造,改造建设10000公里以上通村公路;改善110万人饮水条件,解决11万人饮水困难,完成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000公里。六是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实施廉租房制度的市县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享受住户达1万户以上;基本完成2004年底以前在外过渡2年以上的城镇房屋拆迁户的安置工作。七是累计完成400个示范村、4000个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80%以上,全省八大水系50%以上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国家三类以上标准。八是积极推进省与教育部的浙江大学二期共建,加大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省财政在今后几年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省级农村教育专项资金从每年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九是按照全国到2006年完成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清理的要求,今年我省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比重达到80%,力争实现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不发生新的拖欠;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的乡镇和村的覆盖面达到50%。十是抑制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势头,力争实现零增长;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趋势。

  各位代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加快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论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有新的挑战和困难,更有难得的发展机遇。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何德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