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凌晨2点,福建沿海一艘轮船“东福10号轮”锚链断裂。当天,福建沿海受寒潮袭击,海上出现9级大风,在汹涌的海浪冲击下,船舶失去控制漂到长乐市大祉澳附近海域触礁,船体破损,3名浙江船员被困。
福州方面海上救援遇阻后,东海救助局第二飞行大队用直升机空中营救。
前天,被救的3名浙江船员已全部出院,现已回到浙江三门的家中。
午夜触礁只得爬上甲板
随着风浪的急剧增大和潮水的迅速上涨,海水淹没了驾驶台,被困在船上的3名浙江籍船员全身湿透,只得穿着救生衣退缩到顶层甲板,其中一名船员受伤,身体虚弱亟待救援……黑夜,寒流,风浪。“当时,我恐慌到了极点。”被救后,何元求说话时还心有余悸。
一叶姓船员告诉记者,他老家在椒江,他们是一起到福州工作的。当时,他就在遇难船只旁的一艘船上。11日,天气骤变,由于他们刚到福州不久,对当地的地形不熟悉,不知如何避风。
平面施救多次失败
12日上午8时30分,福州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接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当天上午9时30分,施救人员、施救设备全部到位。
但当天事故海域东北风达到9级,风高浪急,虽然难船距离海岸不到100米,可是所有救援船舶均无法靠近,平面施救经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情况紧急,福建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协调交通部东海救助局第二飞行大队派直升机赶赴现场参加营救。
一小时找到出事船只
当天11:40,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接报。一小时后,“海上救助B7106”直升机从厦门高岐国际机场起飞,冒着狂风暴雨沿着台湾海峡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北上飞行,到达事故海域。
直升机到达现场上空,翘首以待的现场人员立即点燃烟火信号,陆上、水上、空中对接成功。根据施救方案,机长张伟、副机长王世伟负责在驾驶室里观察情况,王新圻负责到船上救人,绞车手许亚梅则负责控制钢绳。
空中停机非常困难
王新圻绑上钢绳缓缓吊下海面。“快靠近海面时,海浪不断朝我涌过来,当时能见度不高,我虽然看到了甲板,但好几次都是快靠近船只时,又被风浪卷走了。”昨日下午,施救员王新圻向记者讲述了救助的情景。
由于船只搁浅的地方在悬崖的根部,寒流、涡流、风浪汇成的回风,使得直升飞机不得不提升高度,最后提高到距离海面80多米处(按惯例,救助时飞机离海面的高度是15米左右)。直升飞机高度的提高,也直接意味着施救员的施救距离(从空中到船只)加长。
风吹向悬崖产生的涡流使直升机悬停十分困难,套着钢绳的王新圻在风中摇晃着。王新圻不停地尝试,约半小时后,终于落在了船的顶层甲板上。
救回一人后飞机没油了
“当时船员就站在甲板上,不断地喊‘我在这里,快点,快点’,并张开双臂准备抓住我。”王新圻说,如果他还没停稳,船员就抓住他,很可能两个人一齐被甩出去,于是他大声喊,让船员不要动。经过多次调整方向,王新圻终于成功降落到甲板上,并在短时间内把船上受伤的一名船员送到了直升飞机上。
直升机再次盘旋准备救助另外两人,但救助人员经多次尝试,始终无法降落到甲板上,时间一点点过去,15时,突然,福州海事局现场救助人员的电话响起,“直升机燃油不足,需要紧急加油。”
15时25分,风浪变小,海水也开始退潮,原先被淹没在水下的礁石开始露出水面。于是救助人员决定再次尝试岸上施救,很快的,在缆绳、长梯的帮助下,另外两名遇险人员也被救上岸。(东南快报记者韩慧英对此文亦有贡献)
新闻链接
百度一下(http://www.baidu.com/)“海上救助”找到相关网页约14500篇。
2003年3月15日交通部组建的我国内地首支海上救助——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现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试运转。
海上救助,目前我国只有四个飞行队,南海北海各有一队,东海有两队:除了上海的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之外,还有去年8月进驻厦门救助站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他们的队员全部来自上海,主要是在台湾海峡地区执行海上救助任务。
目前我国的救助船只绝大部分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下,而飞行队的直升机正常巡航速度赶到出事地点只要船舶1/7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