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各类教育普及水平领先全国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
建设教育强省,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造福浙江人民的德政工程。
简而言之,就是要使浙江省的教育事业既有全国领先水平,并具备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性;又有浙江地方特色,坚持从本省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目前,全国没有几个省市提出这个口号,国内也没有权威的教育强省评定部门和指标。评判教育强省不但要有内部的指标,更要凸显外部指标的比重。外部指标应包括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有没有尖锐的批评意见,还要加上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看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离教育强省的目标,我省教育还存在以下的差距: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需要进一步调整,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在农村地区发展不够,教育国际竞争力还不强。
省教育厅从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出发,拟定了教育强省目标体系: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低于50%,进入社会新增劳动力普遍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培训,从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办学水平明显提高。重点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点扶持若干所省属高校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指导帮助一批学校办成特色明显、国内有影响的品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基础教育突出全面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高等教育突出创新能力的提高;构建灵活有序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发展民办教育,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形成与教育强省相适应的经费配置能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
科技:普及和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泰维
科技强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动词的概念,依靠科技来推动浙江由经济大省走上经济强省,二是从名词的含义来看,发展经济社会,首先要把科技做强做大,使浙江成为一个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
首先,我们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系,把科技的基础建设得更好;二是要培育引进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实施百千万的科技人才工程,特别是要培养引进科技领先人物;三是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事关这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
为了完成这三个科技任务,我们要加强科技的立法和执法,利用法律的手段推动科技的进步,要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的战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更多的国内外优质的科技资源,推动浙江的科技进步。还要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科技投入,最后加强科技领导、寻找更好的科技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将人与科技紧密结合,保障浙江的科技血液不断更新,这就涉及到科技普及的问题。我认为科技的普及和科技的创新是整个科技进步的两只轮子,同样重要。在抓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宣传,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宣传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精神,特别是提高广大农民、青少年,包括科技领导、企业领导的科技意识,使得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这种尊重知识、崇尚科学、注重创新的氛围。
卫生: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兰娟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
卫生强省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领先性、公平性、互动性、社会性。领先性是指卫生发展的综合实力要位于全国的前列,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要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公平性是公民健康的差异要逐步缩小,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的权利;互动性就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要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社会性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加的新的格局要形成,居民普遍具有卫生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争取到2020年,建立起与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顺应城乡一体化趋势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卫生设施和技术先进,卫生队伍素质优良,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卫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人民基本形成良好的卫生保健意识,享有公平、优质、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进一步延长,人群健康指标普遍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围绕建设卫生强省的重点,我们从六个方面来抓: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使广大农民“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加快构建网络化、高效率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加快建设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争取让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实施“科教兴卫工程”,加快构建医药卫生创新体系,加强医学重点学科群的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科技医疗人才队伍,在医学方面达到国内先进领先、甚至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实施“强院工程”,大力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我省建立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省级医学中心;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加快实现中医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