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进农村,见得最多的就是村庄整治建设。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想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房热中建起的农村住房,进行更新改造。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特别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农民的居住质量与环境的改善,无疑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记者在我省部分农村采访时,发现农民建的不少新居,虽然看上去富丽多了,但是外观上,往往没有特色,从功能上讲,结构不甚合理,居住并不一定舒适。内行的建筑师还能点出其中的不安全隐患。另外一点也很重要,东一个、西一个欧化的农居,使村庄应有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逐步丧失。农村民居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很难完整传承下去。
当然,传统民居的发展也不是千篇一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对现代农村民居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既能体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理念,又能满足农民群众生活现代化的需求和文化审美,这是我们要做好的一件事。
在走访中,农民对于自己的建房,也处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中,他们即使有千种愿望,现有的农居设计建造方式,也未必能让这些愿望化为现实。而在目前有些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的公寓式民居设计图,我们又听到农民对设计者不了解眼下农村生活的抱怨。比如,厨房面积太小,无法砌一个灶头等等。
近些年,有关部门对农村民居的建造进行了规范引导,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房子一落成就该能住几十年,怎样利用村庄规划进行控制,通过良好示范引导农居设计;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农居发展的未来趋势,又充分反映农民群众自我意愿,建设以人为本、地形风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新农居,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几千年先人的智慧,已经体现在农村民居的风格传统上了。而我们这一代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有时代特征的民居精品呢?
带着农民的呼声,记者走访了省有关部门及专业建筑设计院——
传统外观最能“农家乐”
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是省级“山区生态优化平衡村”试点村和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民刘玉兰几年前新建了一栋新楼,在村里开起了小饭馆,生意红火。她说:“我们金星村生态环境好,这几年村里搞起了农家乐,城里人经常来村里休闲过周末。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建新房村里要有整体的规划,特别是要保持农村自己的特色。最要紧的是环境要好,外面的游客愿意住下来。新房子在设计时,首先要有传统、民居的特色,外观要有文化味,和周围环境协调。这样的房子在一群“洋”房子中就比较突出,也特别吸引游客。另外也要考虑住的舒服,每家都要一个小院子,可以种上不同品种的花草和农家菜。有条件的还可以挖个鱼池,养养清水鱼,让人有生态庭院的感觉,而且院子里安排个小车库,让客人或自家的车有地方停。
现在农居不必造很大
开化县张湾乡余田畈村属半山区,有七个自然村。48岁的村民王路军现在一家企业做工,年收入2万余元,全家还住老房子,现在正计划建新房,他说:现在造房子不能与以前那样比面积大比楼层高了,一般的家庭有两层半就足够了。关键是外观设计要漂亮,不愿意新造的房子,像周围农村的房子那样像个碉堡,而要有杂志画面上的味道。内部设计要科学实用,一楼有杂物间、小仓库,可以堆放农具和粮食等;二楼自己住,可以宽敞些。每个楼层都要有卫生间,还要有给孩子学习的书房。
有“钱江源头第一村”之称的齐溪镇里秧田村,在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境内。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村民们在家门口卖起了山货,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党支部书记张长班住的还是以前的土墙瓦房,他说:“我们里秧田村与安徽毗邻,青山绿水间能建起一座座徽派的房子是村民的愿望。另外,现在农村家庭人口比过去少得多,房子占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造个两层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