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尴尬的“邂逅”——一边是轰隆作响的挖掘机赶工期开山建设铁路,一边是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南北朝古墓群。眼看挖掘机的钢爪已距古墓群二三米时,保护文物心切的考古人员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当地政府与铁路指挥部通力合作,大家深明大义,最终工程改变施工规划,抢救性发掘了文物,避免了文物的损失,尴尬化为无形。
日前,发生在甬台温铁路三门段的一场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冲突被理性化解。
|
有古墓的小山包 |
挖掘机差3米挖到古墓
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三门火车站并不在三门县城内。乘坐朋友的摩托车从城区出发,20分钟之后记者才来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三门火车站。甬台温铁路三门段指挥部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门火车站距离县城6公里。
建设工地被一层黄土弥漫着,一辆辆工程车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工人们在烈日下搬运土石方,灰尘和着汗水已经遮盖了他们的面孔和衣服,远远看去,宛如一个个移动的土人。
热火朝天的工地位于一座光秃秃的山包下,远远望去,可见山包上低头挖掘的人。山包以前也是郁郁葱葱,山上的树木不久前被工程队彻底清除,山包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被夷为平地,成为火车站广场。这座山就是埋藏着南北朝文物的山包,而山上忙碌的正是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和一些挖掘工人。
走过弥漫着黄沙的工地,我们爬上了这座土层厚得几乎看不到石头的山包。一个个古砖砌的坟墓呈规则平行状排列在山包上。坟墓深约2米,古砖相互咬合得很密实,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考古专家拿着工具小心地挖掘着。
山包的中段有一个已经发掘完好的古墓,陕西考古队的李先生正蹲在墓坑里拿着铲子仔细地铲着一个绿色的瓷瓶,他曾经参与过兵马俑的挖掘,这次是受浙江考古研究所邀请来到三门协助挖掘。老李脚边的瓷瓶看上去非常光滑,瓶身几乎没有破损,瓶身上端有个雕刻得很精细的鸡头。老李边挖掘边告诉记者:“这个壶叫鸡首壶,是古人盛水盛酒的容器,没想到在这里挖出了这么好的东西,这都是些宝贝啊。”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国平是主持发掘该古墓群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考古队在该山包上发现13座古墓,古墓里的金银玉器已经被宋朝的盗墓者挖走,但大部分瓷器保存完好,目前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然而在古墓下方三米处,记者却看到了挖掘机钢爪挖掘过的痕迹,显然,挖掘机的这一掘差一点损毁了古文物。“当时我们正在山上挖掘文物,施工队的挖掘机就开过来了。考古队的有关领导马上出来制止,施工人员坚持要进掘。考古队立即与铁路建设指挥部联系,请求改变施工规划,指挥部得知情况后马上通知施工队暂停了挖掘,古文物得以幸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挖掘者回忆起当初的“冲突”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