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学贵,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刘普法’那名气可大了,就像这里盛产的中国名酒剑南春一样,在四川绵竹是家喻户晓呀!”从小学就开始听刘学贵上法制课的绵竹市五福镇党委书记何红光告诉记者,现在连他孩子都晓得了绵竹市司法局那个搞普法工作的“刘普法”,你说名气大不大?
从事普法工作23年,刘学贵从一个年轻的部队转业干部变成了如今头发花百、年近六十的老者;从“一五”到“四五”普法,人们在接受法制教育的同时渐渐淡忘了他的名字,反而“刘普法”的称谓却越叫越响,人人皆知。
在孝德镇桂兰村,村民一提起“刘普法”总是赞不绝口:以前由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沉溺赌博搞得妻离子散,有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头破血流,不赡养老人、小偷小摸现象也时有发生,封建迷信的陈俗陋习死灰复燃。加之村民间有矛盾总喜欢聚齐亲朋好友私下解决,很容易酿成治安刑事案件。为给村民上好普法课,让乡亲们学法、知法、守法,老刘背着块旧黑板,挎着录音机,带着宣传资料,骑着自行车往返村里数十次,走村串户地宣讲法律知识。正是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通过以案说法、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让大家在学习法律知识中逐渐的明理守法。
现在好了,随着村民们法制意识的提高,村的治安环境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良好的治安环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来桂兰村投资办厂的商人日趋增多,桂兰村成了德阳市的“小康示范村”。今年该村还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多年来,老刘风里来雨里去,冒着严寒顶着酷暑,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普法的足迹走遍了绵竹市的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里,老刘行程五万余里,编写了十余种、三十多万册的法制宣传资料,为干部、群众上法制课3000多场,接受普法教育的人次上百万,成功化解各类民间纠纷400多起,平息各类上访事件31起。
据绵竹市司法局局长江文安介绍,在“四五”普法工作中,老刘可是费了不少心:为搞好干部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他建议在全市党政机关、社会群团、镇乡机关干部中开办了每周一期的法律夜校;为给基层乡村干部赶印法律学习读本,连刘学贵的老伴也被他叫来一起加班加点;老刘还主动与公、检、法机关联系,协助绵竹市教育局为市属13所学校,镇乡49所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他本人也每年为师生上法制课;针对青少年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主动向局领导汇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得到支持配合,在绵竹市年画博物馆建起了德阳市第一家“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119消防安全”、“禁毒与健康”、“交通与安全”、“12·4法制宣传日”等法制宣传活动……
当记者与老刘聊起这么多年普法的经历,他的神情洋溢着幸福,仿佛在讲述一段快乐的往事。
“刚转业那会,司法局安排我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那条件才叫差呀,黑板、录音机、自行车就是全部的普法家当。我就想呀,既然组织上信任我,那我就得干,还得干好!
现在很多人遇了事,都爱找我咨询解决,好像我的建议是他们的‘定心丸’。”讲到这里,老刘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我编写的法律手册、上的法制课、宣传的法律法规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不仅是乡村干部调解民间纠纷的工具书,也成为老百姓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至今,很多村委会的办公桌上和群众家里都还存放着我从‘一五’普法开始而连续编写的13册法律宣传手册呢。”
老刘接着说:“有好几次,一见我下乡上法制课,立马就有村民给我摆桌子支展板,倒茶递烟,在地里干农活的百姓也停下手中的家什围了过来,临走了还追着问我下次啥时候来。群众需要,我就得坚持呀,二十多年算啥,即使退了休我还要继续去普法,因为这是我自己喜欢干的事儿,也是值得回忆的幸福时光!”
天道酬勤。老刘在普法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从“一五”到“四五”,绵竹市的普法工作均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尤其是“四五”普法,绵竹市代表德阳接受四川省人大的考核,受到了高度评价。老刘也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司法厅表彰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被授予三等功,去年还当选为绵竹市“十佳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