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我省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纷纷表示,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满希望。连日来,本报驻各地的记者走访了普通百姓和基层干部,记录了他们的期盼。
农民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施龙有报道:丽水市莲都区联城镇九坑村离丽水城15公里,全村12户人家种了600亩桃园,都办起了“农家乐”,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
“自从村里通了公交车,桃花开时村里比丽水城的大街还热闹呢!”说到村里的公共设施,九坑村的果农赖云祥由衷地高兴。但他同时又说,虽然村里通了公交车,建起了公厕,可许多公共设施和城里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赖云祥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希望:六中全会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我们农村最需要的是完善的公共服务,如文化娱乐、医疗服务、幼儿教育、物业管理等,让农民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就业渠道会越来越宽
本报记者严元俭、通讯员姜小武报道:黄家森是江山市潭源口乡农民,今年48岁,一条腿有残疾,曾因日子艰难而逐级上访,要求政府帮助解决生活问题。江山市三江互感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知道黄家森的困难后,让他到公司打工,每月可赚1000多元。如今,黄家森的儿子在杭州读大学,女儿在本地读书,全靠他和爱人供养。黄家森深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家庭是多么重要。
六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黄家森对此充满期望。他说,有了就业岗位,就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人心就稳定。不然,如果没钱供子女读书,心里就不好受,就会上访、出气。他期待儿子大学毕业后,能比较顺利地找到一份工作。那样,他们一家的生活就会更好。
民工子女也能有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周松华报道:提起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宁波市海曙区南苑小学大队辅导员徐波有独特的感受。2004年9月,海曙区粮丰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搬进了南苑小学,两个学校的孩子共同使用南苑小学的教学设施和活动场地。徐波主动与粮丰小学少先队联系,成了这近千名民工子女的“孩子王”。
徐波了解到,在宁波接受义务段教育的外来民工子女已有16万。但与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相比,民工子弟学校往往校舍简陋,师资低下。
徐波认为,目前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六中全会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徐波希望政府能在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从政策上向民工子女等困难群体倾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民工子女就学,让所有的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她说:“让民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是我最大的心愿。”
更多人能享受医疗保障
本报记者戴睿云、通讯员王爱华报道:家住杭州文新街道金乐社区康乐新村的陈志均大伯对看病难有着切身感受。去年,陈大伯查出肺癌,需要住院治疗。但是陈大伯没有医疗保险,每月只有720元退休金,在亲戚朋友以及街道的资助下,他才交上了2.6万元的住院费。
陈大伯今年85岁,和老伴一起生活,膝下无子女,老两口的生活只靠陈大伯的退休金。他说:“我们虽是困难户,生活还过得去。但是,一生病,就无法承受了。”陈大伯说,刚刚闭幕的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他对此特别关注。“我们不奢求更多,只希望政府能更关注我们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陈大伯希望,最好能针对他们这样的困难户看病难出台一个政策。有了政策,困难户不用再跑东跑西要补助了。同时完善社区的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社区,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群众意愿表达会更充分
本报记者洪卫、通讯员金志良、杨台彪报道:李贺龙,今年41岁,部队转业后经过商,历任村支委、支部副书记和支部书记。他和椒江区前所街道前所村的村民一起,见证了“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在农村逐步完善的过程。
李贺龙认为,村干部除了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外,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推进农村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让群众能有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气顺了,许多基层的社会矛盾就会得以化解。
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李贺龙建议,党委政府应该更广泛地吸收群众的意见,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应该建立一个让群众广泛参与决策的畅通渠道,同时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要通过法制化来规范行政行为,这样就能有效地化解基层矛盾。
务工环境将更和谐
本报记者楼欣建、通讯员黄德有报道:骆燕,20岁,江苏省溧阳市平桥镇农民,大专文化,今年5月成为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蒙佳乐服饰公司货仓部员工,每月工资1200余元,她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父母对她也放心。
骆燕说,她是看中长兴和谐的务工环境才来这里的。长兴全县企业已实行了社会保障“五险合一”交纳,各级工会在非公企业积极推行“职工权益公开栏”,企业也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
她说,六中全会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希望所有的企业老板更加关爱员工,不要让政府年年搞工资“清欠”,同时多重视外来工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