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世界银行主办的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将首次在杭州召开。过去三年,在世界银行的调查排名中,杭州已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投资环境城市。虽然今年的排名尚未公布,但世行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再次认可了杭州优越的投资环境。
在这份最新的调查报告中,杭州的一组反映政府行政效率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目前杭州市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也就是企业花费在政策咨询和项目审批的时间,平均只有8.1天,排名全国第一,其他城市则都超过了30天。
这个数据最能打动投资商。在投资者决策依据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如何保护投资环境,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去监管和维持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确保企业安心栖息并不断壮大。
杭州市政府近几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角色的体制创新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出了“放开、管好、搞活”的改革思路,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体系和更完善的政策保障。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政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被称为“灯塔”和“守夜人”。只有政府不断提供好的制度,政策才能有效施行,企业才能获得最低的交易成本。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政府职能体现在改善投资环境的行动中,首先是为各种所有制的公平竞争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宽松的市场和制度环境;其次要大力改善和加强市场监管,为竞争制度的确立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三要改革吏治,开明行政,减少行政审批的范围。
近五年来,杭州市通过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将行政审批事项从1251项减少到374项,减幅达70.22%,有效改进了政府工作质量,同时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机会,政府全面清理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主体、收费等,使审批行为更为规范,审批手续更为简捷。
从2003年3月起,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社会性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放开了对社会性投资项目计划的管理,改审批制为登记制,历经三年项目管理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赢得不少投资者的加分。
更重要的是,杭州市的行政系统充满了创新的血液、工作的激情,尽最大可能保持并不断激发经济活力。为了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办事流程,杭州市开始推进网上审批,搭建了“杭州市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平台”。
2006年7月,杭州市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平台二期完工,最终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联审、网上查询、网上效能监督等多种功能。截至11月1日,这一平台一共受理11.79万项次,办结11.28万次,对提高政府行政办理效率、规范政府职能和改善杭州市投资软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