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审计工作新闻发布
2006年12月26日
浙江省审计厅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省审计厅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2006年审计工作情况和2007年审计工作重点,向大家作一下通报。
一、2006年全省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全省审计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主动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致力于推进审计工作的创新与规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省共完成审计单位4149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3.48亿元,应上交财政金额28.56亿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4.84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3.63亿元,应调帐处理金额42.41亿元;向司法机关、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移送案件和事项99件,移送涉案人员93人;编报审计信息及专报5013篇,被上级领导批示、采用2815篇,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85篇。
综观全年审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围绕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
预算执行审计在巩固财政审计一体化成果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了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财政“同级审”重点关注了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加强了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了部门预算约束,促进了预算管理规范化和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9月底,受省政府委托,审计厅向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了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突出了对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管理的关注,突出了绩效审计理念,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委员们一致认为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有力度、有新意、很务实,既从宏观上予以把握,也摆出了具体的事实,审计重点更加突出,审计成效更加明显。
省本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表明:2005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三个三”的财税工作措施,努力强化收入征管,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任务,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促进了吃饭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但在预算收入核算、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省本级15家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及有关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能认真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违纪违规问题逐年减少。但部分单位,特别是二、三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比较薄弱。
根据省人大述职评议要求,对全省民政系统财政收支进行了同步审计,并延伸审计了民政部门下属部分事业单位。审计结果表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在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规范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及审批程序比较规范,基本做到专款专用,资金投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部分地方预算编制不够准确等问题。
对2005年省级、11个市、40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及绩效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全省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总量虽不大,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旅游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旅游发展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部分项目资金分配手续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建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
(二)围绕建立规范有序的投资体制和维护国家利益,强化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
投资审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确立了省重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管理新机制,将全部项目都纳入审计监管的视野。截止11月底,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单位1029个,项目投资总额446.60亿元,核减工程款16.2亿元。今年开展了全省投资建设项目同步绩效审计,共审计投资建设项目58个,范围涵盖行政机关、交通、市政、教育、文体、水利、民政、公益福利等多个投资领域,查明违规金额15.43亿元,核减工程造价3.03亿元。发现了项目投资决策、资金筹集、项目管理和投资绩效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