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经济篇 正文  
    
专家评点:“浙江制造”正走上规范道路

  浙江在线4月29日讯 (记者 梁国瑞) 浙江的商品、浙江的市场一直是外界争论的焦点:靠“鸡毛换糖”发家致富的民营经济让人们看到浙江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潜力,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

  省内外媒体曝光了一两个浙江商品质量问题,于是就有了“假货泛滥”的抨击,而工商部门频频重拳出击又被舆论赞誉为“浙江工商现象”;而数据却表明浙江在商标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规模大 影响广 浙江商品市场问题容易被放大

  “正如影视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高度关注一样,浙江是全国的热点地区,关注度极高,因此浙江经济发展的成绩容易被看到,但同时市场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也很容易被放大。”在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看来,浙江市场出现一些负面新闻根本不足为奇。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浙江商品市场的问题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浙江的商品市场数量多,规模大,影响范围广。

  数据表明,2006年末浙江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64个,比05年增加56个。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125个,超百亿元的市场13个,分别比05年增加5和3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247亿元,比05年增长15%。

  对于浙江在市场监管和经济秩序的整顿方面所作出的成绩,专家表示了极大的肯定。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赞叹说:“政府部门特别是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因此市场秩序的调节成效明显。在市场监管方面,浙江工商有不少举措在全国都有突破意义,比如对霸王条款的查处、对进口商品的检查等等都树立了一个标杆。”

  发展需经阵痛 浙江商品市场正走上规范道路

  “外界的关注对浙商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绩很大,但市场并不是没有问题。”从事浙商研究的杨轶清非常清楚,前些年,由于资源短缺,浙江市场的竞争压力陡然变大,“因此浙江企业就开始分成两种走向。”

  杨轶清提到的两种走向是:一种是“往回走”,走回到以前发展的老路。靠低成本、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走低档次路线,因此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回到了当初初级市场竞争阶段。一些问题商品的生产厂商走的就是这条路。

  另一种是“往上飞”,突破僵局走新路。靠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依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靠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来提高产品层次和竞争力。

  “一些劣质产品的生产厂家正是第一种走向,追求市场卖点,玩概念,却不在质量和工艺上动脑筋。这不是浙商遇到发展瓶颈时应该走的方向。这类案件对于处在转型阶段的民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杨轶清说。

  同时,我们也看到,更多企业正在突破僵局“往上飞”,他们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依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以浙江报喜鸟集团为例,他们曾经先后投入数百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流水线和CAD计算机服装辅助设计系统,建立全电脑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通过了ISO9000: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定“报喜鸟”男装为优等品、“最佳产品质量奖”以及2003年就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对于浙江商品制造业今后的发展,郑勇军表示,更加明确的区域分工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杭州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的开发;宁波、台州等拥有港口城市适合发展偏重工业;温州、金华等地则适合发展外向型轻工产业。

  专家指出,研究设计与交易相结合、现场交易与以会展业为基础的定货交易相结合、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相结合将是今后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关稿件  
·【本网观察】“浙江制造”值得信任
·“监管风暴”为“浙江制造”保驾护航
·文化创意力,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
·同台竞技,“浙江制造”学到些什么
·郭胜华委员:发展创意产业 提升“浙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