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姐姐,你来咯!去哪里耍啦?”好几天没看到杨雪云,四川岳池县玉屏山村10岁男孩唐松惊喜地跑上来问。昨天,刚从广安市出差回到岳池县的杨雪云,一回村就直奔广播室。
杨雪云是浙江瑞安人。去年7月她从温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志愿支援西部,来到四川岳池县石垭镇党政办服务一年。去年10月,她和镇里的干部下乡调研时,偶然看到玉屏山村的村广播室闲置着,就要求每周二、周四中午12点半来给村民播一个小时左右的广播,给大山深处的村民带来知识和外面的信息。
小山村响起“温普话”
“最近比较忙,好几天没来广播了,我今天专门赶过来看看机器有没有受潮。”杨雪云边说边打开玉屏山村委会办公楼三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
房间很空,一张靠窗的小桌上摆着一台调频调制器,旁边放着一个话筒,一块有四个电闸的木板钉在墙上。杨雪云说:“这就是我所有的‘武器’了,比较简陋,但是用起来很顺手,而且作用不小呢。”从去年10月到现在,不管刮风下雨,杨雪云每周两次,准时坐在话筒前,读着精心准备的广播稿,她带温州口音的普通话,响遍了小山村的角角落落。
拉电闸、开开关、调音,杨雪云熟练地察看机器是否有故障。这时,住在隔壁楼下的小唐松又从门外探进头来。“进来,你这么早就放学了啊?”杨雪云把孩子拉到身边,摸摸他的头问,然后转过头对我说:“这个小不点经常跑上来陪我播广播。”“姐姐给我们讲的故事很好听。我爹妈也爱听。”小唐松说。
小唐松的妈妈对杨雪云很疼爱,见到她就拉着她的手不放,她说:“这个女娃子是播知识的。”杨雪云有些不好意思:“山里的村民很淳朴,只要为他们做一点点事,他们就牢牢记住了。说我是讲故事的,是因为我经常播些岳池当地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四川的社会新闻,还有最新的国内国际大事,他们很爱听,同时也了解了山外的世界。说到播知识,是说我经常给他们宣传妇女维权、农民工权益保障和一些农林知识。”
嚼着饼干去上岗
玉屏山村村支书陈冬生说,全村2000多人口,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到江浙一带打工去了。杨雪云是来到村里的第一位志愿者,而且还是从他们去打工的地方来的,让村民们感到很亲切。“以前村里只有播通知的时候才用广播。小杨来了以后,经常广播外面的事情,大家很爱听。现在,每到周二、周四中午,村民们就等着听广播。不少村民还跑过来,给她提建议,希望多播一播他们需要的致富经、农林知识。”今年初,杨雪云成了这个村的驻村干部。
玉屏山交通不便,没有固定回石垭镇的班车,有时等不到汽车,杨雪云就一个人走回镇上,一般要走近一个小时。有时候中午下班要赶到村里广播,杨雪云顾不上吃饭,总是一早就备好一盒饼干,下班后一边往村里走一边吃饼干。“老家的朋友听说后都认为我太苦了,但我并不觉得。一边走一边可以看看两边的田野风光,偶尔还可以和农民们聊聊天。就是别碰上下雨下雪,被淋个湿透,两腿都是泥,那滋味确实不好受。”
杨雪云风雨无阻到村里来广播让陈冬生非常感动,好几次提出要给雪云一些劳务费,被雪云婉拒了。雪云说:“如果村里有这些钱,还是多帮助一些贫困人员吧。”
播音员名声传四方
“那边有个村子也叫我去广播。”杨雪云指着远处的小山说:“绕过那座山,走半个小时就到了。”杨雪云在玉屏山村广播已小有名气,邻近村的干部争相邀请她去播一播。“我只去了一次,不久那里下冰雹,村里的扩音喇叭给砸坏了。等修好了,我再去。”杨雪云说。
杨雪云在镇里党政办工作非常忙,但是,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调查、走访岳池县各乡镇的留守、贫困儿童。现在,许多村都要求她去广播,除了晚上睡觉,只要一睁眼,她就奔忙在村村寨寨。“有时候也很想休息一下,哪怕看场电影也好啊,可是,一想到我在这里只呆一年,时间太短了,就想多跑几个地方,多为这里的群众干点事情。”杨雪云说,还有一个村子请她去当农村广播员,还为此特地建了个广播室。“只要他们让我去,我就去。”
正说着,一辆7人座的小面包车停在我们身边,车里的几个人齐声说:“小杨,快上车。”原来都是石垭镇的镇干部,下乡检查卫生归来。杨雪云轻声说,镇政府只有这一辆车,领导曾对她说,她想去哪里调查,车优先让她用。但她没有提过一次“优先”要求。“大家都忙,下乡都要用车,我不能因为自己是志愿者就搞特殊。”
再过一个月,杨雪云就要结束在岳池的服务了。现在她最惦念的,就是要在新的志愿者来时,把这些广播室交到他们的手中,因为在西部山区,广播的作用不亚于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