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社会篇 正文
   

群众利益无小事 民生问题大于天

2007年07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苍南地处浙闽边界,过去由于一些基层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信访、群访事件时有发生,一度成为“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地区”。

  自去年以来,苍南摘掉了这顶不光彩的“帽子”,全县赴省、进京上访的人数和批次减少50%,部分乡镇已经连续多年赴省、进京“零上访”。当地群众把这一变化的“秘诀”归功于一系列“民情制度”的设计思路:与其等矛盾浮出水面去堵,不如趁着矛盾尚未激化之前先行疏导。

  2002年5月,苍南县着手建立以乡镇为基点,联结机关、村居、站所的“五站式”民情服务模式,其核心是着重办好使大多数人受益的事,着力办好政府力所能及的民生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县领导、机关部门、乡镇、村居四级主动查矛盾、抓化解,形成了察民情、解民忧工作格局,推进了为民服务、化解矛盾关口前移,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和当地得到及时化解。

  村民情接待室:沟通感情第一站

  备忘录:5年来,共接待来访19766批次、55428人,先后化解各类矛盾27780件,为民办实事26319件。

  一杯热茶、一张椅子,面对面的交流,真诚换来真心。在苍南776个行政村的“民情接待室”,群众都能找到这种温馨的感觉。

  中午时分,记者走进金家垟村的民情接待室,村民周大雷正在向值班的村干部反映自来水有异味,值班干部马上通知自来水公司。不到半个小时,自来水公司就派人上门检查,这位村民满意而归。

  在村办公楼附近的小商品市场工地,村民周春雷告诉记者:“年底工程就要结顶了,我们又能进场摆摊了。”他还介绍了这个市场建设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小商品市场属临时建筑,设施简陋,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后来被拆除了。可是,常年依靠市场维持生计的百余位经营户,生活成了难题。村民把情况反映到村里的民情接待室,经过村镇两级多次协调,最终确定由镇政府重新投资,在原址重建小商品市场。村民们高兴地说:“掏出真心,讲出真话,得到真情,说了不白说。”

  在苍南,驻村干部每周二下村坐班接待,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铁律。听老乡“唠叨唠叨”,拉拉家常,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决不过夜,不能解决的就记录在案,集体研究解决或报上一级部门。

  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还经常通过“民情夜访”和“民情质询会”等形式,主动深入群众,排查矛盾,提前介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化解矛盾第二站

  备忘录:5年来,乡镇共召开民情分析协调会8640次,化解矛盾15569个,为民办实事17891件。

  一般的事不出乡镇,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就是化解村级矛盾的第二站。

  记者来到钱库镇,正赶上镇党委主持的每周一次的民情分析协调会。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镇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站所负责人悉数在座。

  主持会议的镇党委副书记缪心疆通报了上一周村民情接待室反映上来的4件需要协调的难事,涉及到移民安置、山林界址划分、拆迁补偿安置和社会治安纠纷。接着,镇干部汇报了这些难事的调查核实情况,然后由部门负责人分别提出处理方案。

  把难题摆上桌,集思广益,共同“会诊”,因而效果很好。短短1个小时,就形成了3件难事的最终处理意见,并且确定了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由于山林界址纠纷涉及到多个乡镇,会议决定提交到县民情中心请求协调帮助解决。

  镇党委书记苏中杰说,协调会每周一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属于镇里职责范围内的立即解决,属于乡镇站所职责范围内的,要尽力协调,不允许有任何拖延。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汪成明 林仁状 编辑: 朱小燕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