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发展四大关键字:快速·优化·协调·和谐
浙江在线常州12月5日讯(记者叶海东方网记者杜丽华)常州作为长三角经济板块重要成员,近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6位。在今天的“走遍长三角”大型报道活动视频访谈上,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俞志平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了常州的发展特点,那就是:快速、优化、协调、和谐。关键词一:快速
“十五期间,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4%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3.9%。2007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0亿元,按现行价计算增长19%左右,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70亿元,增长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增长30%;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达到18.25亿美元,增长46%……”俞志平在谈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时,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关键词二:优化
据介绍,截至2006年底,常州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3.8 :61 :35.2;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3%,居全省第三位,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7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675亿元左右,增长20%,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36%。今年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4%。
今年预计新增私营企业8200户,总数达到5 .42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60亿元,注册总资本达到880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前10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接近15%,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1.1%。关键词三:协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常州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俞志平介绍说,“十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400亿元,近两年每年新增投入100多亿元,城市建设拉开了框架,优化了布局,提升了功能,美化了环境,先后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今年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将建成国家生态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五件实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成功申办了第十七届省运会,慈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慈善基金总量年内将突破12亿元。关键词四:和谐
“GDP增长跟百姓的口袋是什么关系?”俞志平依然从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2007年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分别增长14.1%和12.5%。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在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保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已达到97%以上”
俞志平还介绍说,常州建立了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标准按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25%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按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5%确定。建立了惠及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补贴标准,每年对患有尿毒症、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大病的困难群众给予一次性救助。建立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实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