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浙江省气象局
(2008年3月20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上午好!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0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美好的未来”。
从古代与占星术联系在一起的天气、气候记录到世界天气监视网的形成,全球气象探测手段在不断地更新。我省也已初步建成综合立体气象监测体系,建立了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组成的天气观测网和雷电、酸雨、土壤、大气成分等组成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5部,高空雷达3部,自动气象站1088个,雷电监测站11个,空中水分观测站20个,酸雨观测站14个,天气变化实时视频监测系统53个、土壤观测站点68个,应急探测系统8套。
随着全球变暖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域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今年我省遭遇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并由此造成能源紧张、交通中断、人员滞留等一系列社会危机事件,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信息发布能力、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能力以及全社会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为发挥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职能和作用,更好地为我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供气象服务,2008年,全省气象部门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以下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1、围绕公众需求建设民生气象服务网站。
今年将紧紧围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设民生气象服务网站,及时提供全省最新气象资讯、气象灾害等级预报、上下班气象预报,花期预报、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茶叶采摘指数等各项指数预报和医疗健康预报、农气情报、景点天气、旅游城市天气等专业预报,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提供公众日常生活建议。“民生气象”网站建成后将实现与150万农民信箱的互联,在灾害来临时,及时通过农民信箱,将预警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民信箱用户手中。
2、完善农村和山区气象灾害监测网。
加密自动气象站网能够在气象防灾减灾,特别是在台风、暴雨、龙卷等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省自动气象站总数已经由5年前的62个增加到1088个,但是,我省农村、山区以及重要交通干道沿线等重点地区和灾害多发地的自动气象站数量仍然偏少,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偏弱。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要求,全省气象部门将加大对这些监测能力明显偏弱同时又是最敏感、最脆弱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力度,通过今后三年的建设,使气象监测间距达到10公里以内,形成覆盖全省农村和山区的气象灾害监测网。今年将启动一期工程,首先在气象灾害多发的农村和山区建设50个自动气象站。
3、组建万名农村和社区气象协理员队伍。
2007年底,全省气象协理员队伍人数已达8千人,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要在全省进一步推进基层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力争到年底前,全省协理员队伍总数达到或者超过10000人。与此同时,要着力加强对气象协理员的规范管理与培训,实施“万名气象协理员业务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责任制,努力把气象协理员培养成为:气象预警信息的传递员、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员、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员、防雷安全的协管员和气象科普的宣传员。
4、创建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
气象部门将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会同当地县委县政府着力把德清县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进一步发挥气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和作用,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通过示范县建设,德清县将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管理网络,实现乡镇有农村气象工作站,村村有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入村率100%,入户率达95%以上;农村太阳能、风能、云水资源利用率每年增长10%;为农业基地设立10大类主要农产品农业气象指标,建立1000个“气象信箱”和500个“农民网页”;气象知识农村普及率达到90%。
5、组织开展台风灾害风险普查。
台风是我省主要自然灾害,近年来我省的台风呈现频数多、强度强、范围广、破坏大等特点。今年,我省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台风灾害普查将在全省展开,这次普查的目的除了提高灾害预警准确度外,还将为重大项目工程、城市建设、农房和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省气象局将建立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和气象灾害收集热线,组织全省气象系统进行台风灾害统计和信息收集,最后汇总到省气象局,并专门建立一个全省台风灾情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拟对影响浙江的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根据台风的影响程度和发生频率,划分出不同等级台风防御区,并将不同等级防御区的台风影响频率、影响强度、主要应对措施和自救措施等内容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公众防台指南。
6、实施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
我省农村是雷电灾害防御的最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防雷安全存在隐患。全省气象部门拟在今年启动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选择10所“希望小学”,建成较完善的防雷安全设施。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中小学校的防雷工程建设,加强对全省所有学校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小学校防雷定期检测,并通过防雷挂图、防雷简明手册、防雷科普光盘进学校等方式,积极开展防雷安全普及活动,保障学校防雷安全。
7、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计划。
加快实施“万名农民工气象科普计划”、“气象科普挂图进千个社区计划”、“百个气象科普示范乡镇计划”、“百场大型气象科普报告会计划”和“十个气象科普基地建设计划”,制作更多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气象灾害防御避险和气候变化应对知识科普宣传材料,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公交。年内,在全省每个县(市、区)组织一次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建设一个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示范村。
8、实施全省高速公路气象保障工程。
气象条件,特别是大雾、道路积冰等天气对交通运输影响极其严重。前段时间的全国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通讯、电力等多方面产生的严重影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交通气象服务日益受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关注。今年重点是加强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在全省高速干道沿线,加密部署自动气象观测站和能见度自动观测站,提高实时监测能力和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水平,减少大雾、强降水、冰雪等气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程度。建立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机制,并通过“交通之声”等媒体,发布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大雾、道路结冰、雨雪等气象预报。
9、海上气象保障服务覆盖千里海域。
近年来,随着我省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远海作业频繁,渔业捕捞区域向外海延伸,对海洋气象预警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今年拟将升级改造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并将其建成我国东部沿海气象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从今年3月23日起,正式开播中央气象台海洋气象预报,播发全国近外海的海洋气象天气风力预报、风浪预报、国内二类航线0-72小时的天气风力预报等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增加海洋广播频次,从每天3次增加到每天7次,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时,随时插播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预警信号、海上搜救信息,并提供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建议。扩大海洋气象预警信息范围,南到台湾海峡,北到韩国济州岛,覆盖半径达到1000公里左右。
10、启动气象信息“村村通”工程
推广农村有线广播气象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气象应急预警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自动启动和打开农村“村村通”有线广播系统,进行实时播报。在田间地头劳动的农民就可以直接通过村头广播大喇叭实时收听到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气象科技指导意见。同时,在农村、社区及车站、码头、医院、学校建成1000个气象显示屏,积极探索突发灾害来临时,气象电子显示屏自动发音警报功能。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