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加快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刚刚胜利闭幕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我国这些年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证明。但是,30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没有同步推进,存在着经济建设这条腿长和社会建设这条腿短的情况,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够、社区建设和管理没跟上;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矛盾呈现多发的态势,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社会建设不足,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热情,在共同建设中共同享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既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既要依靠政府作为主导,又要充分培育和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效推进社会建设需要做到,第一,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改善民生,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努力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二,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要努力保障和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当前,很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公。一些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和“少”,而不是“有”和“无”。第三,保护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重点对象是保护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只有弱势群体得到了保护,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第四,统筹城乡发展。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隔和两种不同的身份制度,造成了农民群体与城镇居民相比,总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只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建设的水平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3、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
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社会各阶层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社会阶层关系,一是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防止发生对立和冲突;二是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官商关系、官学关系、商学关系等,防止发生勾结和交易;三是失意精英阶层与普通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防止两者消极情绪的交叉感染并采取过激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一要建立顺畅的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机制。让老百姓的需要和意见有地方表达,政府能够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二是建立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政府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建立社会舆情和社会矛盾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苗头和问题,及时反应和处理。四是提高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改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
4、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安全风险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社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包括社会保障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最近,“毒”奶粉事件、煤矿安全生产恶性事故频发,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形势不好,少数地方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上;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禁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也要宣传生产和生活安全知识;既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要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革和完善哪些社会管理体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建设,需要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需要改革的社会管理体制主要有,(1)城乡管理体制;(2)社会保障体制;(3)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体制;(4)事业单位管理体制;(5)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6)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制;(7)社区管理体制。其中,最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是,改变以两种不种身份待遇为核心的城乡户籍制度。户籍身份不同,是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体制不同的重要原因。改革过时的城乡管理体制是还权于民,需要从高层政府下决心,从更大范围做起。(以上由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龚维斌作答)
6、对于就业问题,在发展观上还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目前,人们均在关注我国发展中的高增长、低就业现象,造成这种发展格局最主要的原因,是片面的发展观与一些认识误区。一方面,在效率优先异化成效率至上的背景下,许多地方在发展思路上没有统筹考虑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普遍存在着重GDP增长轻就业、重税收增长轻居民收入提高的取向。这种发展观,必然促使各地只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不重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对待就业问题上有一些误区,如认为工业化能够自动促进就业,劳动成本低才有利于促进就业,以及害怕城市化影响就业。而长期的低劳工成本,不仅限制了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更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与生产发展,进而对就业岗位的增长形成抑制局面。对城市化或者城镇化的过分审慎,以及将流动人口尤其是以亿计的农民工排除在城市正式居民之外,又直接限制着城市公共服务业等的大发展,进而对就业增长形成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