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佛像,黄才良如数家珍。(记者 沈孙晖 摄)
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
16年来,足迹踏遍全国各地;一掷千金,只为寻觅心爱的古代佛像。宁海跃龙街道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的黄才良是一名热衷收藏古佛像的“发烧友”。如今,他已收藏了从北魏到民国时期的各类佛像500多件。
谋生路上结缘佛像
17岁初中毕业后,黄才良跟着师傅,在农村帮人做木雕、泥金彩漆为生,后来又到工艺美术厂工作。他收藏佛像,起初是因工作所需。当年母亲病逝,黄才良从外地回宁海后,小庙兴起建造佛像。由于文革时期佛像基本被毁,参考蓝本缺失,他又没条件到四大石窟去临摹。得知一些和尚当年偷偷藏了些小佛像下来,黄才良便出钱向他们购买,或者做“交易”:帮和尚做尊大佛像,换取对方的小佛像收藏作蓝本。
黄才良真正有意识地收藏佛像,缘于一次日本之行。1992年,他已在宁海办起东方艺术社,专门做佛像。因业务需要,黄才良去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的佛像都是中国唐代风格,很多来源于我国,且有专门的博物馆珍藏,还附有文化、历史等介绍。黄才良深受触动,回国后他开始寻觅古代佛像,希望有一天也能建立一个博物馆。
收藏路上趣事多
“我又发现好东西了……”只要“藏友”一个电话,黄才良立即“心痒痒”,长途跋涉去“淘宝”。四川、河北、安徽、西藏……他基本跑遍了全国各地。
2004年,黄才良逛陕西旧货市场时,朋友拿来一张清代佛像头的照片,问他是否有兴趣。他见照片中的佛像造型完整漂亮,顿时心动了,便花10多万元叫朋友买下佛像。没想到货寄到家里后,黄才良发现实物和照片上的完全不同,心里非常郁闷,便随手将这件“次品”扔在一边。一星期后的一天,他独自抽闷烟时,手中的木棒无意中将佛像头捣破了一块。咦,里面怎么有东西?莫非内藏“玄机”?黄才良立即用竹签小心地去掉佛像外壳,里面居然还有尊完整的唐代后期释迦牟尼头像。更令他欣喜的是,这尊头像原来是泥壳,可能因战乱被大火烧过,头像的前半部分已变成陶,而后面仍是泥。他估计清代有人在这尊头像外又塑了层泥,并做成了当时佛像的风格。
古有“买椟还珠”的故事,黄才良就遇到过类似的商人。有一次他在桂林一家根雕店逛时,发现老板为了让货物显眼,在一座根雕下垫了块砖头。他仔细一看,发现这块砖居然是隋代的塔砖,砖上雕有精致的五方佛。当时,老板以为他要买根雕,热情招呼,得知黄才良相中的是块“破砖头”后,就以100元价格卖给了他。
“淘宝”也讲缘分
“有时,收藏也讲缘分!”黄才良对记者讲述了他与一尊明代石雕佛像的“缘分”。1998年,他在成都古玩市场逛时,听说一位住在偏远山村的老太太家里有尊明代佛像,便坐了10多个小时汽车赶到对方家里。但老太太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卖,说等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回家后再决定,黄才良只好失望而回。过了一阵子,成都的朋友打来电话,说老太太的儿子回家了。他立即坐车从宁海赶到四川,结果对方不答应卖佛像。“当时,我心想与这尊佛像无缘,也死心了。没想到两年后,我无意中在成都古玩市场上又发现了这尊佛像,高兴得立即买下来。”
这些年来,黄才良经常跑石窟,走博物馆,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以提高自己的鉴别力。
打算新建一所博物馆
“从佛像上,可以窥究每个朝代的经济、文化等。像唐代佛像,造型大气、用料考究、做工精致,体现了当时强盛的国力……”谈起佛像,黄才良如数家珍。他收藏佛像不为赚钱,任凭“宝贝”升值,至今都没转卖过一件。“收藏佛像也是保护民族传统艺术品。不过,放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应该让大家通过这些东西了解我国的传统工艺,蕴含的历史文化等内涵。”黄才良道出了他办博物馆的目的。
2006年,在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黄才良在宁海城隍庙办起了民办公助性质的东方艺术造像博物馆。现在,县里打算帮助他另择新址,办一个规模更大的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