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由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创编,与杭州市歌舞剧院、杭州市文化中心共同合作的《中国印象》剧组一行30余人,顺利回到杭州,在机场受到英雄般的欢迎,鲜花、祝福扑面而来。在过去的45天时间里,他们带着一台深深具有杭州烙印的舞台剧《中国印象》到荷兰、比利时等各大城市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北京奥运掀起的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依然在欧洲蔓延。
加演三场,还得破例加座
“今天你签名了吗?”这句简单的问候,成为《中国印象》剧组人员欧洲巡演期间的口头禅。从荷兰的鹿特丹,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中国印象》都会受到明星般的礼遇,演员上街,总能吸引当地市民前来索要签名并合影留念。而这种待遇,在明星遍地的欧洲,只有那些大牌才能享受得到。
这种明星效应在荷兰被不断放大。原定30场的演出,最后演了33场,荷兰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等三大城市各加演一场,这还不包括9月3日在利利斯丹市提前进行的首演。与北京奥运留给世界“无与伦比”的印象不同,杭州创造出口的这部舞台剧《中国印象》,从最具体、最鲜明的角度,截取中华2000年文化进行阐释,在大规模巡演的“轰炸”下,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荷兰观众。
10月12日下午,荷兰利斯维克市大剧院的演出,是《中国印象》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场,不到1000张门票早已销售一空,但演出前仍有三四百人没有买到门票的观众围着剧院不愿离去,其中有很多是已经看过该戏的铁杆粉丝。但欧洲正规剧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为安全起见演出不加座。最后在观众的期盼眼神中和剧组人员的劝说下,剧院破例加了200个座位,从过道到音箱、灯控台前,都被热情的观众坐得满满的。
演出结束后,一位祖籍温州的老华侨黄先生拉着演员的手说:“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机会回国看演出,非常感谢你们带来的这台戏,能让我和儿女一起来看,重温祖国的昨天和今天。”
票价热炒,不断返场谢幕
据介绍,《中国印象》整台晚会分成三个篇章,古代中国、现代时尚中国,最后以奥运主题收尾。里面集中反映了秦朝的兵马俑、盛唐的敦煌艺术、清朝的京剧等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而民乐、功夫、太极、民族歌舞等都披了一层时尚、流行的外衣。尤其是在表演少林功夫时,演员都是街舞装扮,听着周杰伦的《霍元甲》、《双截棍》表演,很嘻哈。就连已经够时尚的女子十二乐坊,经过重新包装后变得更狂野、更性感。
“这是一台看得懂的中国演出”、“《中国印象》改变了我们对中国的偏见,真想早点到中国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荷兰主流媒体的评价,为《中国印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当《中国印象》巡演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时,演出场地居然到了能容纳1500人的体育馆,票价也提高到60欧元,居然还被一抢而空。而在黄牛手里,60欧元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了200欧元,还一票难求。据说,在比利时,舞台剧50欧元一张的门票已算高票价了,再高,只有像柏林爱乐乐团这样高档次的音乐会才能做得到。
演出结束后,比利时观众热情的掌声,差点让演员“下不了台”。谢幕时,现场观众迟迟不肯离开,经久不息的掌声,让演员不断谢幕。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每次谢幕,演员都会编排新动作跳一段,但幕开了四次,原先准备的都用完了,只好站在台上送别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