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逋故里”揭牌,与黄贤村人互赠馒头
川岛英子到黄贤村寻根,带来了各种日本馒头。记者 江涛 摄
川岛英子黄贤村祭祖
昨天,奉化裘村镇黄贤村喜气洋洋,宋代著名诗人林逋的第41代、日本馒头始祖林净因34代后人川岛英子来到了黄贤村,为“林逋故里”揭牌,进入东祀庙祭祖,并认为自己是黄贤村林姓后人,说自己走亲戚来了。
林逋其人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诗风澄澈淡远。《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中国馒头如何传到日本
林净因,元代人,今宁波奉化黄贤村人,是日本名僧龙山德见在中国取经时结识的朋友。林于1350年(元至正十年)东渡日本,初在日本奈良定居,为了维持生活,以制作馒头为业。
昨天,84岁的川岛英子在黄贤村的林净因画像前,告诉一起来的儿子、孙辈们说:“老祖宗林净因以其在中国学会的馒头手艺,不用肉及菜馅,而改为适合日本风士的小豆馅,进行改良,在馒头上描一粉红色的林字,广为销售,是为日本馒头之开始。”这种以小豆为馅的甜馒头,初为禅僧的点心,渐受好评。林净因遂献馒头于宫中,当时的后村上天皇喜之,并赐宫女为林妻,生二男二女。
林净因结婚时,制作大量馒头,广赠邻里好友,作为喜庆礼物。此后,人们在婚嫁或其他喜事时,渐有送馒头之风俗。又为祈愿子孙商贸繁荣,卖馒头为家,至今奈良林神社境内,仍可见到馒头。川岛英子也把这种“喜庆”馒头带给村民们品尝。
1358年,林净因师傅龙山德见逝世,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便于1359年返回中国。据日本史书记载,他的妻儿无奈,“遂以净因归国之日为命日,设供养,而以馒头作为传家之业,广为销售,世人称为馒头屋(店),成为著名之地”。这家由林净因妻儿开设的馒头屋遂成为日本第一家馒头食品店了。后来,日本将军足利义政公亲笔为他们写了“日本第一馒头所”的招牌。
林氏馒头至今传了34代
居住在日本的林净因的孙子林绍曾回中国学习糕点制作方法,归日本后,移居三河国设乐郡盐懒村。不久,又从盐懒村搬居京都,开设的馒头店号称盐懒,生意兴隆,多次受到天皇接见。就这样,馒头在日本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当时最新式的一种食品。
盐懒总本家的馒头一代传一代,传到川岛英子已经34代了,其家族的馒头事业越做越大。能保持这么长久生命力的家族产业在世界上都很少见。据介绍,其族规里有一条“发扬林氏馒头”,让其后人都要以馒头为事业,不得转业。
现在,日本各超级市场里出售的“盐懒馒头”,包括豆馅、肉馅、咖喱、精腊肉、核桃仁、蔬菜、虾等共有30多个品种,可谓五花八门,味道各异。
盐懒总本家的馒头分店开在日本全国各地,很受日本人欢迎,在日本能经常看到人们在店外排队等着还未蒸出笼的馒头。一个未包装的最普通的豆馅馒头要卖500日元,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如果精包装一下,市场价能卖出100元一个。
黄贤村也想打“馒头牌”
虽然林净因的馒头在日本很有名,但是现在黄贤村里已寻不到一家专业馒头店了。不过,黄贤村村民历来喜欢做馒头吃。
如今,黄贤村打算将馒头做成旅游产品,也想打出“林氏”招牌。黄贤村书记林孝良对“林氏”馒头踌躇满志,他想让馒头成为黄贤村的拳头产品,与奉化的千层饼媲美。
林孝良见识过一次“盐懒馒头”的技术含量:1993年,川岛英子来杭州,给大家分发了从日本带过来的馒头,他的儿子林浩权分到了8个馒头。当时林浩权吃了4个,另外4个带回了黄贤村,后放在角落忘了吃,过了2个月后,发现这4个馒头仍可以食用。
林孝良听说那些馒头没有添加一点防腐剂,他认为可能是川岛英子掌握着一种特殊的馒头发酵技术。这次川岛英子来寻祖,林孝良便想双方进行技术合作。
昨天,川岛英子带来了很多馒头:有日本第一代馒头,就是当年林净因在日本做的馒头,材料是麦粉,看上去比较粗糙,黄黄的,不过上面印了红红的“林”字,那可是品质的保证。还有第五代馒头,有红的,也有白的,是芋艿粉做的,日本人办喜事时吃的,名字为“红白馒头”,也叫“喜庆馒头”。最让川岛英子得意的是中秋馒头,形状如兔子,很可爱。川岛英子说:“中秋大家要赏月,月亮里有兔子,所以这个兔子馒头很受欢迎,在日本一盒兔子馒头价格为1000日元。”
川岛英子把“红白馒头”分发给大家,记者也分到两个。尝了一口,红馒头里是豆沙馅,香甜可口。
黄贤村人也做了拿手的油包馒头和米馒头,川岛英子第一次看到米馒头,也尝了一下:“这是什么做的,怎么这么软这么糯?”林孝良告诉川岛英子怎么做米馒头,也趁机打听起了日本馒头的保鲜技术,双方谈得不亦乐乎。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包装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