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就在一群杭州人将破旧的国营厂房经过所谓的“文化创意”后,变成一个以产品设计、建筑和装璜设计、广告策划、摄影为主的产业园区时,每天要看10种报纸的绍兴小老板陈伟鑫暗暗行动,在市区大滩悄悄地租下隐没于荒草中的修船厂,他说若干年后这里也会成为一块“文化创意”试验田。
文化创意需要环境幽深?
昨天,在晚报读者中已小有名气的陈伟鑫带记者来到他的“试验田”,这是位于市区火车站背后已废弃的两幢房子。当记者来到被他称为未来“文化创意园”的地方时,这里的环境目前可谓幽深得让人有些害怕:进入里面需要穿越一段凹凸不平的小路,两边布满了各种杂草。小路的南边,是隔着铁轨的火车站,因为对面的喧闹,反而突显这里的安静。而在小路的北部,是隔着大滩的房产建筑工地。“这里的场景好像在香港警匪片中见到过!”陈伟鑫的一位朋友说。陈伟鑫笑着说,他看中的就是这特点,幽静、颓废、有些伤感,那是艺术家需要的环境。
据了解,陈伟鑫是绍兴较早进行“文化农庄”的开拓者,依靠他大学美术的专业基础,他在市区、平水、富盛创下了一个个基地,而且运作思路独特,让他在众多的农庄中形成鲜明的特色。他说大滩这个修船场同样具有潜力,一是有历史厚重感,二是租金便宜,三是交通便利。大滩修船厂是几十年前市区最大的船舶修理场所,现在还保留着水中的修理部。在现场,记者看到这是一幢已经破落的砖木结构房子,但他说在他眼里是一块很有雅趣的休闲场所。“只要经过略微的修缮,今后肯定能吸引都市的一些时尚白领。”他说,因为环境幽静,这里很适合脑力工作者,如来这里进行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广告创意等,另外也可以开设一些酒吧、餐饮等休闲场所。
创意来源于“拱墅区模式”
在圈内,有人称陈伟鑫是个怪才,他每天要看10种报纸,他能够将报纸上报道的内容融化到自己的经商思路中。他说自己的想法杭州人早已在实践,而且当地政府已经大力倡导。
陈伟鑫介绍说,杭州拱墅区最早因京杭大运河的繁荣而兴起,由于运输便利、土地开阔,建国后,杭州市将主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安置于此,成为杭州的工业区。改革开放后,由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国营企业陆陆续续或倒闭或搬迁,给拱墅区留下很多废旧的厂房,也使得周围一度兴旺的居民区显得格外的萧条。现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群有着艺术气质的商人利用这些废弃的工厂和留存下来的运河文化,包装成为了新兴的创意产业的摇篮。
陈伟鑫说,大滩今后也可能发展成绍兴的一块文化创意园,这里低廉的租金、相对安静的环境和室内空间,同样会吸引一群具有艺术天赋的商人们逐渐汇集起来,当然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有许多,这也需要依托大环境,也需要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