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能把每一所校园都简单地纳入名校集团化的范畴,这既不符合规律,也不科学。”昨天,在第六届教育创新大会集团化办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和校长,共同探讨了集团化办学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的跨度到底是多少?我们下属的学校是三个还是四个?这些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还要进行探索。”西湖区教育局长吴吉春认为,当一个教育集团内的学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学校老师能够自主流动、学生能够就近读书、家长对这个学校比较认同,那么,这种集团化办学就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集团化不应仅仅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核心问题还是教师。”浙大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认为,教师决定了集团化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是,“集团化了,核心竞争力有没变?牌子换了,教师队伍有没变?”
“要使教育集团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就必须形成教育集团的个性气质。”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认为,要使教育的多样化落到实处,就必须使集团内的学校和老师认同集团的优秀文化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