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回访了嘉兴生活在水网地带沿线的居民们,只见河道两岸的农民新居错落有致,一望无际的果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村头田际停放着前来采购的车辆,“彩虹桥”上车来车往。如今一座座桥梁不仅连通了农村和城市,同时为更多的村民开辟了一条条发展新路。 三年投资3500万元撤渡建桥
渡口众多是过去嘉兴农村交通一大特点,日出而渡,日落而归,渡工摇着船橹,穿梭于河道间。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渡运成了阻碍交通和影响安全的“瓶颈”,撤渡建桥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声。
1987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嘉兴市港航管理部门成立了撤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积极筹措建桥资金,通过上级拨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村里拿一点、乡镇挤一点,积极推进撤渡建桥工作。
2004年,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撤渡建桥的目标。在嘉兴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争取撤渡建桥补助资金约3500万元,加快了撤渡建桥的步伐。
2007年12月27日,嘉兴市境内位于杭申线上的最后一处渡口嘉善县杨庙三店渡正式撤渡。至此,嘉兴市完成全部173个渡口的撤渡工作。水乡嘉兴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的摆渡史。
便民桥筑起生命长虹
嘉善县里泽乡曾经出过这么一桩事儿。一天,村民祝建林的儿媳临盆,然而去医院必须过自家门前的那条河,眼看着孩子就要出生了,祝老汉兴奋又焦急地在渡口上等船。此时,外面正刮风下雨,只见渡船在河道上晃个不停,迟迟未能靠岸,平时看来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变得格外长……当祝老汉的儿媳被送到医院时,由于耽误了时间,那个原本会呱呱坠地的小生命,就这样与世间擦肩而过了。几年里,类似的悲剧接连发生,里泽乡也因此成为了附近村民口中的“厄运乡”。
随着渡口的拆除,大桥的建起,“厄运乡”的命运改变了,村民的安全出行得到了保障,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长虹。
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杨庙三店村曾是典型的“孤岛村”,村里426户、1476名村民住在航道北岸,而航道南岸是村民的150多亩地。一年前,三店大桥建成通车,村民王根随即扩大了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通过便民桥,把菜卖到了上海。现在的王根已经成了当地名气响当当的蔬菜种植大户,他家的蔬菜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不断有国际商家来电咨询、订购蔬菜,王根激动地说:“多亏了家门口这座大桥咯。”同样受益的还有姚庄镇的村民,自从完成撤渡建桥后,临近地市的客户直接把车子开到田间地头收购黄桃,农民的致富道路又宽了许多。
陈金根是个地道的果农,望着大片自家的黄桃,心里乐开了花。大桥建成以来,不仅有大批客户上门收购黄桃,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观光客”,这让老陈萌生了一个想法,让自家的果园成为城里人的休闲园。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他的果园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周边地市已小有名气。
像三店村、姚庄镇村民一样,嘉兴市有上百万农民得益于撤渡建桥工程,水乡儿女经过致富桥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