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墅区青少年宫科技馆成了学生的教育基地。
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北京奥运会把竞赛场馆设在大学校园里,可谓是一项创举。因为大学的大型活动、体育教学等都可以在这些场馆中进行,消除了后奥运时代奥运场馆闲置的担忧。在杭州,也有类似的好经验。拱墅区在建设大型文体设施中,也受奥运会的启发,将区体育场和区青少年宫科技馆建在了中小学校园内,解决了学校没钱建大型文体设施的窘境,既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又对周边市民开放,保证了这些文体设施建好后得到有效利用。
政府出钱学校出地
建设成本大大节约
前天下午,位于通益路上的杭州市第一家区级青少年宫科技馆——拱墅区青少年宫科技馆正式启用。与其他地方科技馆不同的是,这个科技馆是设在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澜校区楼房内,而学校没有投入一分钱,全部由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区少年宫负责管理,馆内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如今,政府的财力比过去宽裕了,有了钱建一些文体设施,去满足市民文体活动需求,可是,有钱建了,在寸土寸金的城区里,往哪去找那么一块土地去建大型文体设施?即使有地方建了,建好后,如何维护运营,资源会不会出现闲置,投入一大笔钱是否值得?
“今后,我们不用担心区体育场闲置了。”昨天,拱墅区体育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悉,在区体育场的筹建过程中,也曾走过一段弯路,起初确有寻找一块地方单独建体育场的想法,可是后来想想,杭州已经有了黄龙体育中心和杭州市体育场等许多大型综合性体育设施了,如果单独建区体育场,建好后,如果仅仅靠举办大型活动来维持运转将很难,还得养活一大帮人去管理。
通益路上的文澜中学和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澜校区快速扩张后,公共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迫切需要建一些文体设施,满足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愿望,却经费紧张。政府出钱、学校出场地,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也催生了在校园内建区体育场和区青少年宫科技馆的新模式,而且采取这种模式所需的费用远远低于单独建文体设施,如区体育场建设中,区财政只投入了1000万元。
既满足教学又对外开放
学生市民都得了实惠
现在,体育场建到了校园内,学校教学需要得到了满足,建好后资源闲置的担心没有了,可是也将面临新的课题,如果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前提下对市民开放?拱墅区体育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区里正在制定区体育场管理办法,文澜中学的校长作为体育场的负责人,由学校派人进行管理,区里出一些管理费用,每个星期一和星期五白天上课时间用于学校教学需要,晚上6点至9点以及双休日对普通市民开放。为了满足文澜中学周围小区居民健身需要,今后,文澜中学将成立健身俱乐部,市民只要适当交点费用,办张会员卡,就可以进入体育场锻炼了。同时,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同时,区里一些大型活动和会展也将在区体育场承办,这不,11月1日和2日,刚刚建成的拱墅区体育场就承办了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除了拱墅区体育场对市民开放外,今后,拱墅区青少年宫科技馆也对市民开放。不仅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澜校区的学生们可以去免费参观,每周二到周五还接待学校和社会团体组团参观,每周六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对普通市民免费开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尝试一回“魔灯”、“人体发电”和“怒发冲冠”等好多有趣好玩的东西,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据悉,拱墅区目前正在推广一场(馆)多用的模式,在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建设中,也有意与学校合作,区财政出钱,在校园内建区级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