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在一个早春的傍晚,我向断桥走去。那时,黛色已侵入了它石垒的肌肤,西湖稠浓墨绿,躺在它身下……”你能猜出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家之手吗?
昨天下午,著名作家王旭烽,低调现身庆春路购书中心。她是来为自己的新书《爱情西湖》做签售的。这本书由十个中篇爱情小说构成。前面这段文字,就出自书中的第一篇《断桥残雪》。
细细的小卷发,绘满花朵的外套,许久不见的王旭烽从容地坐在茶吧最里面的位子,面前摆着一杯绿茶。虽说写作已经成了她的“业余工作”,可在1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教授王旭烽丝毫不掩饰对新书的喜爱,不经意地还“扯上了”自己的朋友茅威涛。
她的新书
爱情都发生在湖边
王旭烽说,她要把这本《爱情西湖》献给西湖,并在自序中将西湖称为“一个有终极意义的人文之地”。一句话,就道出了她对西湖的眷恋。
《爱情西湖》由十个有内在联系的中篇爱情故事组成,故事发生时间有的在古代,有的在现代,但发生的地点都是著名的“西湖十景”。断桥残雪、南屏晚钟、平湖秋月、苏堤春晓、双峰插云……大概也只有婉约、细腻如王旭烽,才会花十几年工夫,写出“西湖十景十段情”。
王旭烽告诉记者,这十个故事的写作方法不尽相同,比如《雷锋夕照》很先锋,语言时尚;《曲院风荷》多用白描手法,风格很像《三言两拍》;《柳浪闻莺》则充满了浓浓的江南味道,故事由“王星记”扇子和越剧说开去。
她说,这是一本非常“实验”的书,写作过程“很过瘾”:“因为每一个故事,篇幅都不长,经得起我翻来覆去地琢磨。经过多年打磨,这些故事已经水到渠成。虽然每个故事都曾在杂志上发表,但只有放在了一本书里,它们才真正地完结了。”
因为丈夫在北京工作,身为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授的她只能北京临安两头跑,住在杭州的时间越来越少。但王旭烽并不认为这是离开:“我经常去西湖边,上个礼拜四就在西湖边。呼吸着西湖边的空气,看苏堤、白堤上的叶子落下来。只要心里有西湖,我在家里也可以想念她。”
她的人物
“垂髫”长得像茅威涛
像很多作家一样,《爱情西湖》中,有一些故事也是王旭烽的亲身经历。
书中有一个篇章,写了一个青年女子跳楼的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十几年前,当初我们几个作家正在萧山一个宾馆开会,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闷响,原来有个女孩子从楼上跳了下来。我和一位青年男作家马上把她送到医院,她说,你们是作家,可以把我的故事写成小说。”王旭烽说,原来,这个女人是有男朋友的,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婚了,她“重操旧业”回到声色场所,只想在结婚前多赚一点钱。
还有一个章节,写的是她的一位好朋友的故事。“她那一头长卷发非常有味道,真人比书中那位女主人公更加风情万种!不过,你们不要把那个章节名称写出来噢。”王旭烽好像做了坏事的小女孩般,哈哈大笑起来。
除此之外,《柳浪闻莺》里的女主人公、越剧女小生“垂髫”的外貌,就很像茅威涛;而《三潭印月》里的“王老师”,则是一个茶文化专家。
“王老师身上有您的影子吗?”记者追问。
王旭烽抿了口茶,笑而不答。
她的好友
麦家是个很好的人
王旭烽曾凭《茶人三部曲》,成为浙江省第一位茅盾文学奖得主;近日,落户杭州3个月的著名作家麦家,又为浙江捧回了第二座茅盾文学奖奖杯。巧的是,他们都在富春江畔长大。
麦家出生在富春江畔,而王旭烽两三岁时便随父母在“富春江两岸迁徙辗转”。提起这位老朋友,王旭烽当然不吝赞美之词:“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我很高兴,我和他是同饮一江水长大的。”
“那天我打开网页,看到麦家获奖的消息,马上就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标题是‘祝贺富春江的儿子’,落款是‘富春江的女儿’。”王旭烽喝了一口绿茶,笑盈盈地说。
据了解,王旭烽的长篇小说《风露茶舍与世说新语》即将出版,内容与破案有关。目前,她正在写作一本有关宁波鄞县四大家族的纪实文学作品,暂命名为《江南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