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生产项目上不上,环境监督员说了算。在“杭湖嘉绍环保行”最后一站绍兴站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绍兴市已有132名环境监督员在各个企业持证上岗,绍兴市的做法和我市下派环保专管员到企业一举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任建军是浙江省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的一名环境监管员,也是该厂安全与环境保护部的部长。前天上午,他和往常一样在工厂内巡查了一周,认真地将排污数据做好记录,备好台账。他说,在这家厂里,一共有大学本科及以上专业人员4名。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和同行业的环境监督员做交流,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和与企业交涉的应变水平。
“我们这些环境监督员站在企业环境管理的第一线。”任建军说,他有四项职权,即治污设施运转的监督权,生产设施的检查权,员工违规操作奖惩的建议权和主要原辅料使用的知情权。一些环境污染大的项目,都要经过他的审核。前段时间,公司打算上一个大项目,可在环境审核后,任建军发现它的效益抵不上治污成本,在全盘考虑后,他建议公司撤消这个项目,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有了这个‘眼线’,就像是个环保局‘搬’到了企业内部,时时刻刻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排污过程进行监督。”绍兴市环保局袍江分局局长黄增强表示,这些环境监督员,是从全市前126位的重点污染源企业中遴选出来的,每个企业有1至3名,通过污染防治、环保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后,取得了环境监督员证书。在1年来的监督管理中,的确使企业的环保工作更上一层,还曾有一家企业因环境监督员证书而引起外商的兴趣,最终签下订单。
当然,环境监督员也要受到环保局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他们要主动向环保局汇报企业的环保状况,协调环保局与企业的关系。同时,企业也要对环境监督员的监督效果进行考核,将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与环境监督员的经济收入挂钩,将安全与环境保护作为员工加薪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