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温州民企实践科学发展观 多方面探索发展新途径

   温州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人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不断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参与国际市场对接,开展跨国经营,培育温州本土跨国公司,加快了“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的转变,加快了创新型温州的建设。

   排队上市,借力资本市场

   推荐阅读

   我国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河南郏县高门垌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河南大学生宣誓忠于馒头爱惜粮食

   和晶来温实话实说“关系与规则”

   天花板里的钱也被偷

   温州服装与香港品牌配对

   “10年前,温州企业面临的是‘快鱼吃慢鱼’的局面,今天,我们走上了一条‘狮子吃老虎’的路。”康奈集团副总经理陈增鑫最近这样表示。这家国内外打出品牌的温州鞋业巨头,正考虑尽快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成就跨国鞋业服饰企业的梦想。

   “上市!”

   “上市!”

   进入2008年,温州的企业最为关心、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一个话题。具备上市条件的温州众多企业,也正在厉兵秣马。一个千军万马奔向上市之路的“后发优势”正在酝酿之中,正在形成之中——

   2006年4月18日,瑞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结束了在美国OTCBB近两年的柜台交易,转至纳斯达克主板挂牌交易;8月23日,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2家企业的成功上市,分别打破了温州民营企业在海外和国内主板上市零的记录,这应该是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

   2007年11月,中国鞋界发生了一件让所有老板都睡不着觉的大事:百丽国际花费巨资收购兼并了著名鞋企——江苏森达旗下的5家公司,上市了。王振滔说,自己一个星期没有好好睡觉。

   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也迅速做出反应。他告诉自己的团队:“百丽一上市,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现在想买谁就买谁。”第二天,钱金波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第一句话就是,“百丽随时有可能来兼并我们”。业界评论说:百丽上市后是“麻雀变成了凤凰”,把中国鞋业的格局搅得天翻地覆。

   这一事件过去之后,奥康痛定思痛,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上市去,上市去!

   而在一年多前,不少温州企业对资本市场却敬而远之。是什么令他们短短一年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温州民营企业从皮革、服装起家,并形成行业垄断的优势。而资本充足的温州企业一直以来对上市持消极态度。毕竟,平均下来,要付出差不多200万元的保荐费用,还要在上市后公布自己的经营情况,这使并不缺钱而习惯家族管理的温州企业将上市视为畏途。

   然而,资本市场突然迸发的巨大的财富效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刺激着温州民企的神经。对比杭州拥有40多家上市公司,绍兴有20多家上市公司的现状,温州在2006年上半年之前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还是在境外借壳上市的。察觉到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后,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8月,温州的华峰氨纶、瑞立集团、华仪电气、报喜鸟4家企业先后上市,掀起了一股温州企业扎堆上市的热潮。

   当地官员把扶持企业上市形象地概括为“扶上马再送一程”。温州市政府出台规定,企业上市或实现借壳上市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温州的,同级政府将给企业二百万元的奖励。政府还将对改制、拟上市的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已经上市的企业感受颇深,例如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认为“上市使华峰完成了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公众公司的跨越和蜕变”。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则认为“一些博士生、硕士生更愿意来我们企业上班了,人才好招,发展后劲就更足了”。

   笔者从温州市金融办了解到,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全流通时代,像正泰这样的温州企业上市积极性高涨,不约而同地加快了上市的脚步。根据计划,到2010年温州市上市企业将达30家。到时候,资本市场将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经济特色的“温州板块”。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温州人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除了争相上市外,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参与国际市场对接,加快了“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的转变,加快了创新型温州的建设:

   设立境外贸易公司与机构,带动本地产品与品牌输出;设立境外科研设计中心,享受发达国家技术、信息、人才和成果;设立境外生产基地,绕开贸易壁垒;开展境外并购,实现与国际品牌的嫁接;进行境外资源开发,参与境外资源和能源的竞争。

   如,正泰集团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之本。2002年以来,集团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推广,低压电器、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等几大主导产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环保、可持续的太阳能产业,受到广泛青睐。正泰集团紧紧抓住机遇,引进美国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家,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于2006年10月成立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二期建设薄膜电池项目)。太阳能项目,正在成为正泰集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原来生产电器的华仪集团,选择风能这一新能源行业实现“转身”,2002年组建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从高低压电器制造转型到风能利用设备制造,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邀请专家组成专家组,2007年自主研发的78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形成300台的年生产能力,并向智利出口整机。2008年7月底,首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正式下线,该风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华仪已具备400台风机组的总装能力,产品销往内蒙古、山东、浙江、东北等地风电场。

   近年来,温州市一些优质民营企业的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温州商人开始在海外建立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等专业市场、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远东、北美、中东、南美都有温州民营企业的身影。

   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海外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比例已经相当高。温州的打火机、皮鞋、服装等行业外销比例超过50%的企业比较普遍。温州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时,把间接出口代理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大部分企业选择直接出口。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及时掌握海外市场信息,积累国际营销经验,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说明温州企业并不满足于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着眼于向海外市场的逐步渗透。

   “资源有限,而创意无限”。进入新阶段的温州民营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屡屡提出发展的新思路,进行新的探索。为在发展中再次突破本地要素资源极为缺乏的困境,学习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公司进行“虚拟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温州人到全国各地去配置资源,借力经营,集聚优势,温州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市外办厂,海外办厂,跨地经营,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温州本土跨国公司逐渐增加。

   [1] [2]下一页

   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