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警务活动中,平湖推行流动警务站制度。
“警民联系卡”方便市民。 摄影 赵颖硕
大雪天里民警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警民鱼水情。
2008年,嘉兴市公安机关美术、书法作品展在市群艺馆开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摄影 赵颖硕
和沿海许多经济发达城市一样,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嘉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迎来了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城务工潮。一个群体,不期而至。
上世纪90年代初,嘉兴市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成立。整个90年代,我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仍是基于“底数清、情况明”的治安管理需要。
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政委王顺泉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全市本地户籍人口在300万左右,而登记的外来人口不到2万人,短短20年,本地人口增加不过30多万,可外来人口却是原来的90倍,达到近180万,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接近2:1。
“2000年以后,外来人员对本地社会的渗透越来越大。送煤气、做早餐、卖水果……外来人员已经逐渐融入这座城市,本地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他们了。”王顺泉从一个侧面解读了嘉兴转变外来人员管理理念的迫切和需要。
如何让外来人员拥有归属感,使他们以嘉兴为家、安居乐业?带着这样的思考,“人性化”、“市民化”、“亲情化”的管理服务理念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当一些地方单纯从防控层面严加管理时,嘉兴却以礼遇之仪、善待之态,为外来人员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睦融洽的氛围,不加歧视地欢迎他们融入嘉兴。从“打工者”、“外来妹”到“新嘉兴人”再到“新居民”,这些称谓上的渐次变化,最终在2007年为全国瞩目,以一个局的成立勾勒出新居民管理的“嘉兴模式”。
2007年9月,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挂牌成立,把本来游离在政府管理之外的广大外来务工者纳入到管理范围,传达出从治安管理为主到服务管理为主的积极信号。很快,从市、县(市、区)、镇(街道)到村(社区)、企业,我市搭建起了自上而下的四级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与此同时,新居民登记管理制度改革也相应启动了。嘉兴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代之以临时居住证、普通人员类居住证、专业人员类居住证三证,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维权救助等多个方面让新居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待遇。
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费用、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每年查孕查环服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取得《专业人员居住证》的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全部借读费,其他收费标准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生活在嘉兴的近180万新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情。感激在回报中传递。献血、抗击雪灾、拾金不昧、参与治安巡逻,新居民用真诚和真心回报嘉兴人民的厚爱。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人民群众对幸福的掂量,不仅与生活质量有关,还在于安全感的获得。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今的嘉兴,正向着更高的和谐目标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