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波市消防支队参谋长,邵雪峰在22年军旅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奖,还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近日又获“中国消防卫士”光荣称号——
放不下沉甸甸的责任
“22年军旅生涯,最让你放不下的是什么?”
“责任,沉甸甸的责任!”
邵雪峰,宁波市消防支队参谋长。记不清这是记者第几次采访这位甬江汉子。也许是太熟悉了,每次采访的画面就像放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
忘不了,消防救援队星夜兼程赶赴四川地震灾区时,他让年轻的战士原地休整,自己则徒步来回四小时勘察灾情;忘不了,在大量丙烯外泄的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冲上铁轨举旗示警,将危险留给自己;更忘不了,有人给他送来一个“信封”,希望手下留情时,他严词拒绝后把“信封”丢到门外……
“干部干部,危境中先干一步才叫干部”
“干部干部,危境中先干一步才叫干部!”这是邵雪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消防特勤兵是部队的“拳头”、“尖刀”。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一长串的荣誉,也有着一颗高傲的心。然而,战士们却服这个参谋长,因为每到急难险境,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他。
2002年6月9日下午,一场交通事故中,一辆载有24.6吨丙烯的槽车一头撞上了宁波铁路主干道的立交桥墩。槽车被一分为二,大量丙烯外泄,24.6吨丙烯一旦发生爆炸,威力相当于600吨TNT炸药。
邵雪峰带着特勤战士迅速赶到现场,然而救援还没开始,一个更为危险的情况出现了:一辆火车刚从附近的车站出发,如果不及时制止,火车车轮擦出的火花,很可能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铁轨上传来的轰鸣声越来越近,千钧一发之际,邵雪峰做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吃惊的举动:他拿着黄色的警戒旗帜,飞快冲上铁轨举旗示意停车。火车的轰鸣声越来越响,邵雪峰依旧稳稳地站在铁轨上。
急刹车刺耳的摩擦声把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离邵雪峰不到10米远的地方,火车终于停了下来。
一次,位于宁波市中心的一幢写字楼发生大火,邵雪峰迅速带领官兵赶赴现场。“救人要紧!”他身先士卒冲入火海搜救。一趟、二趟、再一趟……烟熏火燎中,说不清上下20多层写字楼多少次,救了多少人,他的衣服全都湿透了。战士们劝他休息一下,他摇摇头,咬咬牙又冲进了火场,直到最后晕倒在火场,被战士背进了医院。
“最危险的地方一定要有干部的身影!”这就是邵雪峰的“带兵观”。如今,这句话成为宁波消防支队的“名言”,写进了每名干部的心中。
“无论何时,军人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5月12日中午,地动山摇,灾难突如其来。
灾情就是命令,十几个小时兼程赶路,邵雪峰站到了四川德阳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员面前,接受了赶往当地最偏远、受灾最重的红白镇进行救援的任务。
灾后的红白镇满目疮痍。一路艰难跋涉赶到镇中心时,邵雪峰和战士们已经30个小时没有合眼。
“无论在什么时候,军人都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举过头顶!”邵雪峰的话激发了官兵们的斗志。根据当地群众的求援,他们赶到了金河磷矿职工宿舍,这里还有一名年过九旬的老人被困屋内。
此时,宿舍楼大面积倾塌,扭向一侧,邵雪峰第一个来到这片废墟上。余震突然袭来,碎石不断往头上砸落,错位变形的预制板死死压住了门板,如果破拆不当极易引起楼房坍塌。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有整整60多个小时,透过板缝,他轻声呼唤,像是对老人的承诺,又像是对自己的要求:“老人家,别担心,有我们在,你一定能出来!”
根据多年来积累的救援经验,邵雪峰制定了“小范围破拆,快进快出”的救援方针。他嘶哑着嗓子指挥两名队员在门板上破拆出一个小方框,钻入其中,将老人固定在特制的担架上,再慢慢地抬出来。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当满身沙尘的老人被安全救出时,周围一片欢声雷动。
“人民子弟兵,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22年军旅生涯,邵雪峰先后荣立1次一等功,7次三等功,多次受上级嘉奖,1994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今年“119”消防日,又获“中国消防卫士”光荣称号。
荣誉多了,官衔大了,可邵雪峰不允许自己有变化,他依然不收礼、不吃请。
2006年,宁波消防支队要采购一批家具和电脑。一个老板上门和邵雪峰套近乎,希望能得到这笔生意,临走时悄悄塞上一个“信封”。邵雪峰面沉似铁:“这个事情没商量!”送来的“信封”从门口飞了出去。
一天晚上,一位熟人敲开了邵雪峰的家门,来替别人提士官的事说情。邵雪峰听完后,一声不响地将他送出家门。第二天,老熟人拎着烟酒又来了。这回,邵雪峰拉下了脸:“你这不是害我吗?我现在可以明确答复你,像这种平时不好好工作,靠讨好领导来谋取前途的人,在我邵雪峰这里肯定通不过!”
很多人劝邵雪峰:“你太傻了,这种事谁会说呢?”“得罪了那么多人,对自己可没好处啊!”
邵雪峰总是一句话:“我就是老顽固,这辈子就这样了!”
采访中,邵雪峰向记者掏了“心窝子”——
“吃吃喝喝,拉关系,我不是不会。我是人民的子弟兵,我的今天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能拿人民赋予的权力谋私利。否则,我良心上过不去,没脸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