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化危为机 不做投机

   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 2008年,铜期货价格的巨幅上扬与下跌,使得国内铜加工企业备受煎熬,一些参与期货投机的企业更是损失惨重。然而2008浙江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冯亚丽,以及她领导的海亮集团却是一个例外。在全国铜加工行业的5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三季报业绩同比下降在35.7%—492.6%之间,唯有“海亮”在增长。去掉其中巨亏的一家,其他3家赢利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也只有“海亮”的39%。

  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出具的数据是:今年1—9月,海亮股份自营出口6.1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65.5%,同比增长62.7%,占全国铜管出口总量的38.6%,居全国铜加工行业第一位,并连续3年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管出口商。

  不做铜市投机

  说起2008年,海亮何以能安稳度过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冯亚丽首先将其归功于两年前的一次决定。

  2006年,中央政府下调出口退税率之后,冯亚丽敏感地意识到,按照以往的经营模式,会存在出口汇兑上的损失。管理层在充分讨论之后,形成了今天海亮集团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零库存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这一办法的核心原则是“只赚取加工费,不做铜市投机”。“我们不投机,只关心自己的加工费。”冯亚丽强调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并非没有受到过挑战。冯亚丽坦言,去年国际铜价一路上涨,从原来的每吨2万元最高曾涨到过每吨8万元,期间,进行过铜市投机的许多厂商一夜暴富。在高层管理干部会上,有人就质问冯亚丽:“这样的钱不赚白不赚,为什么不赚?”

  “说句老实话,当时也确实动过心。但最终感觉风险太大,而放弃了投机的做法。”冯亚丽说。很快,她的决断就让海亮集团避免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今年10月1日至27日,国际铜价一个月之内跌幅达42%,上海金属交易所铜价一连12个跌停板、2个停牌,这种史无前例的崩盘式下跌,使得国内很多铜加工企业受到重创,有的步履维艰徘徊在破产边缘。而一年之前,最终拒绝了“诱惑”的海亮集团,则以时间换价值,坚持做套期保值,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没受任何损失。

  每一次调控都是机遇

  事实上,早在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海亮集团的主导产业铜加工行业就曾出现过低谷,有企业的铜加工产品甚至连一张订单都没有。当时海亮集团也刚投资了一个2000多万元的项目,面对不乐观的情景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那一次,我们突围的主要手段就是营销模式的创新。”冯亚丽回忆,当时海亮的员工,包括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都在想办法。后来,公司派技术人员到客户那里详细了解产品的技术瑕疵,并实施了很好的售后服务,以此赢得了客户信赖。正是这种营销模式上的创新,最终使“海亮”走出了困境。“到1997年11月,公司的订单大量增加,到了1998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冯亚丽说,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家每一次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同时也是“逼”企业苦练内功的机会。

  练好内功精益管理

  冯亚丽认为,一个企业严密的管理制度设计和良好的执行力是当前企业突围的重要路径。“当然,内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等海啸来了,你再筑堤坝就来不及了。”

  2003年底,海亮集团所有的工程师都没有回家过春节,而是用这段时间加班加点,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来的用电力资源化铜改造成用天然气直接化铜,从而大大节省了电力。“工艺改造完成后,刚好赶上3月份的生产高峰期。而且200万元的工艺改造投入,不到半年就收回了成本。

  如今,海亮集团每个生产车间都安装了电表、水表,激励班组员工节省水电费用,降低单位产品的水电损耗率;充分利用谷电,尽量避免峰电……“如果这些量化、细化的管理不去做的话,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很难控制。”冯亚丽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坚持科学发展底气足 海亮郑重承诺"不裁员不降薪"
·“海亮”控股“天马”,“民办”全国最大
·28名灾区学生诸暨落户海亮学校 有海亮做后盾
·看好市场前景 舟山首家“调查公司”定海亮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