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
牛在前面走,人在后面一手扶犁,一手挥舞着鞭子吆喝驱赶。一组农耕雕塑日前竖立在了嘉兴市区环城南路和建国路交叉口附近的河边。不少嘉兴市民觉得这组雕塑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点,但有眼尖的人看出了一个不易被城里人发现的问题——犁田的农夫用左手来扶犁,右手挥鞭驱赶前面的牛。“应该是右手扶犁,左手拿着鞭子驱赶牛才对啊。”嘉兴市民老杨说。
这是一组群雕,一名农夫在踩水车,一名农妇带着小孩在旁边,另外一名年龄稍大的农夫则在耕田,反映的是江南水乡春耕的场景。
老杨说,错就错在农夫的手势上。“耕田时要将犁头深深插入土中,这样才有利于深翻土。俗话说:犁得深来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左手扶犁的话,时间久了会很累的,因此不可能整个过程都均匀地犁得很深。用右手扶犁就不一样了,而且鞭子不会太重,左手力气不大,刚好挥鞭赶牛。要么,这个农民是‘左撇子’。”老杨说,他14岁就开始放牛耕田,直到35岁才“退休”,对犁地很有经验。
在吉运桥上揽活的八字桥村十几名农民听说这种情况后,几乎都认同老杨的观点,他们说,犁地一般都是右手扶犁,左手挥鞭。
在网友“白白醴”的博客上,他针对某出版社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图册中的犁地图,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内容:“农夫左手扶犁、右手持鞭的方法甚不符实际。曲辕犁从唐以来就是左曲,土质粘重的水稻土耕岱就从犁镜上顺利向右翻,形成一片高低达一尺,长度达一两米的耕岱毛地。如左手扶犁那农夫就得在耕岱块上一脚高一脚低磕磕绊绊地行走。别说耕地,走上半天就够呛。如用右手扶犁,则可在较为平坦的稻茬板田上行走,不惟省力,且看得到较直的稻茬,易于耕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