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8日讯
桐乡市东方学校濮院校区的校长刘洪卫,一直有个“奢侈”的愿望:回家过年。
8年前,他从老家重庆来到桐乡教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渴望一直萦绕着他,但繁忙的工作和春运一票难求的现状,却不得不令他低头。
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女儿也已经10岁了,妻子迫切希望他能带着全家人回老家吃顿团圆饭。
8年没能回家吃口团圆饭
2000年,刘洪卫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女儿,来到桐乡一家民办学校做老师。
凭借对教育的热忱,如今的刘洪卫已经是校长了,事业步入正轨,女儿也已经念小学四年级了。
然而,像许多外来务工者一样,离家越久,刘洪卫对家乡的思念也越甚,想过年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
“刚到桐乡的头两年,我一直忙于工作,过年都没顾得上回家。”刘洪卫说,“这五六年,我一到春运就去排队,但一次都没买上回乡的票。”说完,他长叹一声。
他把最后两张票让给同乡
为圆回家梦,刘洪卫每年都在桐乡售票点熬夜排队,但车票却每每与他擦肩而过。
今年元旦,他和几名重庆老乡赶了个大早,来到售票点。排了数个小时的队后,窗口开始卖票,没想到5分钟后,他们便被告知,往重庆方向的票全部卖光。
第2天,他和老乡再次来到售票点排了一个通宵的队,这次,他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到重庆,站票,最后两张。”售票员的话让他一阵狂喜,但买到票后他又犹豫了。
在他身后,几名同乡的老师还在苦苦守候,他们也好几年没回过家了。身为校长,刘洪卫咬了咬牙,将最后两张票让了出来。
“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票,我毕竟还有妻女在身边,他们都是单身,留在这里过年,太孤寂了。”刘洪卫说,“不是出门在外的人,无法理解那种思乡的滋味。为了作表率,我拼命劝自己不回去,但归家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
家人的安慰令他更内疚
家里除了二老,刘洪卫还有两位兄弟。因为地处重庆偏远地区,过去一直通信不便,近几年有了网络、电话,他和家里的联系才多起来。
面对8年不回家的儿子,二老还是很包容的,经常安慰他:“没关系,工作要紧。”
这却让刘洪卫更愧疚:“我知道老人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不想我多操心,这样一来,我更不孝了。”
两年前的暑假,妻子带着女儿回了一趟老家,但刘洪卫却因为忙着暑期招生的事,没能抽出空来,“学校有1100名学生,一到寒暑假,总有一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办法回老家,留在这里没人管,我放心不下。”
刘洪卫的哥哥和嫂子在重庆贫困地区建立了一所“夫妻学校”,20多年来,从小山村里培养出20多名大学生。兄嫂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两人因此获评2007年“十大感动重庆人物”。
去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刘洪卫更想回家庆祝一番,然而,年初那场冰雪灾害又让他的希望全部破灭了。
说到这里,刘洪卫苦笑道,8年来,家里喜事他“一件也没赶上”,作为儿子、女婿,他也没有尽到孝心,“就连岳父去世,我也没回家,至今还没上过坟。”
今年买不到票明年再努力
刘洪卫说,从事8年民工子女教育,他看到太多外来务工者的不易。
“过年回家团聚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可一张火车票却困住了很多人。”刘洪卫表示,他也想过坐飞机回去,但3个人要三四千元的机票钱,还是承受不了,而嘉兴没有到重庆的汽车,火车是唯一的选择。
“有几次我实在被女儿逼急了,就想干脆把她一个人用飞机送回老家去,但冷静下来就知道不现实。”刘洪卫说,他也知道每年的春运都有一大批人要返乡,交通运输的压力非常大,“买不了票也只能作罢,还有明年嘛,再努力过,我这辈子是肯定要回家过年的,也一定能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