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把活树变“活钱”。以林权证作抵押,丽水市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两年来,丽水市林农从金融机构获得2亿多元的创业贷款。
丽水被誉为“浙南林海”,1.7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9.1%。一直以来,农民苦守着大山,山林却变不成钱,难以走上富裕之路,尤其是林业生产再投入资金成为普遍难题。如何真正地将叶子变成“票子”?从2006年开始,丽水就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行探索。通过推广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等三种模式,为林农和林业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2008年3月,莲都区、遂昌、青田等9县(市、区)相继建立了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收储中心充当林农担保人,为林农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服务。收储中心以林权担保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借款人以林权向收储中心提供反担保。既解决林农的融资难问题,又能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其担保贷款模式为全国首创。据统计,两年来,丽水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236户,贷款金额2亿多元,没有发生一起不良贷款。
有了收储中心担保,林农手里的林权证变成了“取钱卡”。1月4日,经村委会审核公示,收储中心审核,遂昌县柘岱口乡柘下村的黄水祥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用自家的85亩山林从信用社贷到了8万元现金,解决了进货资金不足的难题。黄水祥开心地说:“现在山林已成了我们家的‘绿色银行’,林权证变成了‘取钱卡’。”
通过收储中心林权抵押贷款,盘活森林资源与保护生态两者兼得。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十三都村是个“山林之村”,人均拥有150余亩山林,虽然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但由于没钱修路,资源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林权抵押贷款政策下来后,通过收储中心担保,去年8月,山上的23户林农获得了30万元贷款,全都投到了公路的建设上。如今,山上毛竹的运输成本从每百斤8元降到了2元,仅此一项,农户人均收入增加800元。交通方便了,山上的林农还开发种植了高山蔬菜,平均每亩收入可达6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开垦荒山植树造林。仅一个星期就发展杉木林200多亩。村支书吴根松感慨地说:“以前是农民想在林地里多砍些树卖钱,现在是种树、护树多贷钱。”
“森林是丽水最大的资源,全市2100多万亩林地,如能全部盘活抵押融资,按每亩1000元算,可融资210多亿元,这将有效解决丽水市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