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聚焦2009年“两会” > 省内媒体报道 正文
[今日早报]新建廉租房或可选在中心城区 代表委员热议住房难

   浙江在线01月19日讯  2008年,一向坚挺的房价有所波动。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来说,找个心仪的住所,也不是件轻松事。

  解决“住房难”,已成了关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健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群体的住房困难,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

  昨天,本报邀请省“两会”代表委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用地

  保障性住房建设

  遭遇土地瓶颈问题

  记者: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杭州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您作为城市建设系统的一位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有无碰到具体的困惑和难题?

  杨军:主要是用地紧张问题。杭州是土地资源稀缺性城市,特别是在主城区范围内,规划用于居住性质尚未开发的用地非常稀少。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保障性住房用地相对偏远,从规划选址到实现供地,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一个周期需要三年时间。因此,土地供不应求和供应不及时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瓶颈。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资金平衡困难,也是杭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大难题。杭州组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十年来,征地拆迁成本、建筑材料价格等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费用已成倍增长,而我们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依旧保持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内,实际建设成本已经超出了房价,项目资金平衡不了。如果涨价,低收入家庭可能就负担不起;不涨价,企业就不愿意做,财政投入又没有政策依据。这是我们下一步着重要研究的问题。

  记者:今年杭州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有什么新计划、新动作?

  杨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去年确立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危旧房改善、经济租赁房五大保障性住房构成基础上,还要落实几大工作。

  与去年相比,今年住房保障工作新的亮点有:新开工经济租赁房25万平方米,着力缓解两个“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计划增加60%的保障户;全面落实居民拆迁安置房和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建设并轨的政策。

  同时,加强偏远地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建设。我们计划今年通过“十纵十横”道路建设、供排水和电力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市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最后,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杭州市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用地、设计、施工、质量、安全、资金、交付使用、物业管理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关键词>>>

  选址

  新建廉租房

  或可选在中心城区

  记者:住房难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找一处理想的住房就像是“天方夜谭”。如何解决这个群体的住房难题?

  王颖: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去年12月22日省政府公布了今年和明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其中在保障性安居项目方面,将建设廉租住房50万平方米,租金补贴两万户,同时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900万平方米,新建农民工公寓100万平方米,并对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进行改造,总投资达212亿元。

  同样,今年1月15日,2009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报告、计划报告同时向社会公示,其中就提出今年计划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

  记者:目前各地都在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您觉得,具体工作中还需要完善哪些方面?

  王颖:像杭州的保障性住房,其体系结构已经比较明确。每年年初,政府都会公布当年的开工、竣工计划和保障目标,但是每年“多少万平方米”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是否科学?我认为相关的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要科学,数据要准确。

  经济适用房,主要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在的经济适用住房每套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这个标准是国家根据全国的平均水平计算的,像杭州这样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这个标准是不是值得商榷?一家三代五口人住里面已经有些挤了,加之经济适用房一般都比较偏远,配套设施也差一些,使得有些经济适用房推出后并不太受欢迎。

  在对低收入家庭经济等情况的鉴定,也非常复杂,如何科学地鉴定也需要多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比如新加坡有一种专门租售给困难人群的“组屋”,就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租售方法。

  另外,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最低层老百姓办的实事,需要适当牺牲一些经济利益。我建议我省各地政府今后在选址上,特别是新建廉租房的选址,能不能选在中心城区,让好事办到位。

  关键词>>>

  住房券

  升级住房补贴

  市场手段缓解住房难

  记者:经济适用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现在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该避免哪些偏差?

  胡祖光:解决“住房难”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建设经济适用房,直接把产权都给了中低收入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经济适用房的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完工会有一个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和所要解决的困难大,而且数量也很有限。

  现在,在经济适用房的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操作性的偏差。比如,面积失控,价格失控,还有就是对象失控,有些并不符合住房条件的人,正在享受着经济适用房。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却被拒之门外。从这个角度看,廉租房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记者:经济适用房建设,因为利润极低,房产开发商对此可能并不感兴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胡祖光: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我比较推崇把现有的住房补贴“升级”,实行政府发放“住房券”的做法,并以此刺激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创造了一种“教育券”理论。政府发给家长代表一定数额经费的教育券,让他们自由地为子女选择学校。实行这个制度可以使学校竞相通过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整个教育制度更具活力。

  前段时间,杭州市拨款1亿元,给退休职工、在校中小学生和困难家庭等发放了“消费券”,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建设保障性住房,并不应该是政府一个人“唱戏”,还需要社会和市场的参与。比如发放“住房券”后,有券的低收入者、困难人群,就可以自己去寻找房子。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物美价廉的房子自然会很受欢迎。眼下,房地产行业普遍不景气,房地产商也许就会寻找“商机”,把建设重心从中高档住宅,转移到廉租房上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压力。

  关键词>>>

  房价

  建设保障性住房

  远比“救楼市”重要

  记者: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形势比较复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该如何协调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

  隗斌贤:我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时对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很有好处。前几年出台“国六条”、“国八条”时,我就呼吁过,政府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强势打压房市,而又回避自己建造和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责任。因为高房价的背后本身就有政府土地、税费、利率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买不起房已不能完全怪罪房地产开发商,应该让房产市场回归“市场”理性。

  建设保障性住房,它能挤出房价中的泡沫,消除未来楼市崩盘的隐患,使房地产市场更健康的发展。有一点必须指出,商品房永远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政府需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这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也远比“救楼市”要重要得多。

  当然,在建设经济适用房时,必须要保证质量,另外,在环境和地理位置上也要能满足无房户、低收入人群的需求。防止经济适用房建设出现质量差、地位太偏、环境太差等情况。

  记者:目前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最近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以购买商品房的方式来扩大保障房的规模。比如广州、上海,南京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隗斌贤:我觉得这很不错。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市场上既然有大量的空置商品房,那么就可以拿来利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建设,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真正实行降价的很少,相当一部分还是维持在高价位。而政府可以收购它,作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租给外来人员、大学毕业生等。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杨云飞:建议实施残疾人廉租房实物配租制度
·廉租房保障真正需要的人 杭州将严把申请使用关
·赵洪祝对话网友:注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杭州廉租房建设 急待立法
·杭州欲建高品质廉租房 集中区域要配学校医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