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浙江三狮集团债权、股权包竞价会在浙江产权交易所举行,从起拍到成交,前后共经过170轮竞价,最终的成交价是挂牌价的501%。令人惊奇的是,创下浙交所历史竞价轮次最多纪录的标的,却是一笔通常被投资者称为“垃圾”的资产包。
该标的是由74项债权和2项不良股权组成的资产包,其中涉及债务人或被投资单位已破产清算清理完毕的、债务人注销或吊销工商执照的、经法院判决无财产可供执行或暂缓执行的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重组或协议豁免债务的。账面价值虽然超过了1800万元,但实际上都是一堆无法盘活的“坏账”“烂账”。
就是这样一堆不良资产,现在却引起了一些民间投资者的注意。浙江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姚上毅介绍,对于国有资产来说,像这些已经无法收回的“坏账”“烂账”几乎一文不值。但对于民间的投资者来说,这些看似已经无法执行的“垃圾”里面可能还藏有金子。
姚上毅说:“三狮集团债权、股权包竞价会之所以会引起民间投资者170轮的竞价,是因为民间投资者经过调研,发现其中的部分不良资产还存在着获利的可能。比如其中的一些债务,债务人已经被注销,但债权人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与债务人关联的企业重新追溯债权。执行这类坏账对于国有资产本身来说几乎没有可能性,但对于民间投资者来说,却蕴含着不小的商机。”
姚上毅认为,三狮集团债权、股权包竞价案例也为探索不良资产定价新模式提供了借鉴,转让方在对标的进行评估的同时又能委托产权交易所进行市场询价,最后取两者中最高价为挂牌转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