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杀不死害虫的农药、没有养分的化肥......近年来不合格农资案屡见报端,日前浙江省工商机公布了最新的农资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浙江省流通领域农资批次合格率为73.62%,创历史新高。但仍有近三成农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外省生产和进口的农资商品不合格率较高。
据了解,此次监测反映出农药商品的主要问题为有效成分含量、水分含量、悬浮率和pH值四个指标不合标准。其中有效成分含量问题最为严重,占不合格批次数的78.6%。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抽检中水分含量超标的农药也较多,占不合格批次数的28.9%,“假农药还是存在,产品标识不符合的情况也依然有所发生”。
该负责人介绍道,此次抽查农资商品涉及二十多个省市,抽检的农资商品中,浙江省内的合格率为83.0%,而浙江省外的合格率为64.8%。记者发现,山东作为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合格率已连续两年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此次抽查中发现的3批次假农药、1批次劣质农药也均出自该省。“这说明我省农资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省外农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监测结果显示进口农资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2.5%,不合格商品包括意大利拉塔瑞罗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总代理的金甲朋,英国光合有限公司生产的含中量元素可溶性肥料,意大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高得收(果多多)等等。
“为了防止购买到不合格的农资商品,我们农民朋友要慎重选择购买场所,农资经营者除《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具备本行业的经营许可证、厂家的授权委托书”,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购买农资时还应认真查验包装和标识,仔细阅读使用说明,购买凭证等也要注意保留。”
该负责人表示,农资经营者也要依法办证进货,注意农资的保存方法,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我们工商管理部门也会适时加大后续处置力度,加强部门联动,收紧农资‘入关口’,争取从源头上控制假冒农资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