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也是成才“大舞台”
——余姚“网、报、校”组合式培养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
浙江在线06月03日讯
【创新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
“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你想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吗?”在余姚市2007年3月支持大学生村官创建的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网”上,人们可以领略大学生村官的真实一面。
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余姚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8年招聘第一个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工作以来,余姚市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明确规定了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在经济待遇、社会保障、政治关怀和自由重新择业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
目前,余姚市通过公开招聘,已先后选拔了321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本着“选好,更要培养好、用好”的目的,该市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完善了以“大学生村官网、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干部培训中心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为载体的四位一体教育培养机制。
“一网一报一校一办法”,受到了大学生村官的普遍欢迎。网站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8800多名,共发帖2.3万多篇交流经验,日均点击量达数千人次;全国首张由大学生村官“自办、自采、自编”的内部交流刊物“大学生村官报”,已发行12期;培训中心成了余姚大学生村官再学习、再提高的基地;规定“实行动态招聘,注重考核激励保障”的《高校毕业生村(社区)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意见》,确保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相对稳定。
【专家点评】省委党校副教育长、科研处处长、教授吴锦良:余姚的做法体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全、实、新”三个特点。一是“全”,在招聘、交流、锻炼、考核和激励等七方面出台了具体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大学生村(社区)干部教育培养管理机制;二是“实”,抓实了教育培训的效果。设立培训中心,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三是“新”,创新了交流沟通的方式,达到了较好地交流沟通引导的效果,提高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信心。
【受益者感言】余姚市梁弄镇后陈村党总支委员沈李利: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06年9月参加余姚市首批大学生干部招考,被录取分配到后陈村。去年底,我作为全省唯一代表,与全国各地30多名大学生村官一起走进中南海,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在余姚农村工作过程中,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体会到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