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企回村的观美镇岩联村村民苏如切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现在会成为村里的大红人。修理电脑,邻里邻居争着找他;鸡鸭病了,养殖户争着找他;看戏听渔鼓,老人们争着找他……这一切都是因为苏如切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山水有清音,网络传真情。在苍南的村村落落,活跃着1900多名象苏如切这样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他们象一个个活动的节点,支撑起覆盖全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座被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民之所求、民之所需、民之所望的新农村建设的“信息金桥”。
编织覆盖全面的大网络
概括地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建、管、学、用”。“建”是前提。2006年9月开始,苍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点运动。货比三家,好中选优,就是为了每个终端站点的设备真正过硬;翻山越岭,架竿引线,就是为了信息之光能够照亮每一个角落。200多个日日夜夜,一排排长长的进度表,一次次安装调试,一遍遍挥汗如雨,2007年5月,苍南县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行政村全覆盖。共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58个。其中,县级站点1个、乡镇站点36个、办事处站点46个、行政村站点775个。
“管”是关键。管好这张网,核心就是抓住远程教育三要素。即“一人(管理员)一机(电脑及电视机)一网络”这三个关键因素。苍南县围绕三要素,出台了考核办法,加强了制度建设,落实了资金保障,建立了奖惩措施,确保终端站点管理素质过硬、播放设备完好无损、网络系统运行通畅。以远程教育的完好率、利用率、培训率、建点率和学用示范点为主要内容的“四点一率”建设水平长期稳居全市中上游。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县涌现了象龙港镇下洋郑村这样管理规范、学用结合良好、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省级学用示范点5个,市级示范点12个,县级示范点50个。
培育科技兴农的新观念
星罗棋布的远程教育基层接收站点,成了科技覆盖农村的战略根据地,成为农村集政策学习、技术培训和信息聚合的科技文化中心,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显示出它的强大功能。
前段时间,观美镇岩联村养猪大户张世丛养猪场的几头生猪生了病。苏如切得知情况后,急忙赶往他的猪场,查看症状,发现跟远程教育网上的专题片《猪病防治技术》里面说的严重气喘病很相似。于是,他建议老张给病猪口服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黄芪多糖;并注射复方替米考星试试,结果真的奏效。打那以后,张世丛便成了村远程教育播放点的常客。
五凤乡八亩后村通过集中收看远程教育有关节目,了解了茶叶修剪机的特点和功能,村两委一下子就出资购买了8台茶叶修剪机。这些修剪机大大提高了采茶速度,村里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样一到茶叶的采摘季节,为请不到采茶工人而发愁了。修剪机的运用,大大减少了茶叶生产成本的投入。如今,该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观看远程教育节目的积极性高涨。八亩后茶场,也成为全县唯一的省级学用实践基地。
传统的四季柚专业村马站镇中魁村通过远程教育网站学习到灌溉新技术,全村集资了80多万元,进行了四季柚园区滴水灌溉改造工程。将河水引到蓄水池后再通过各小管道引入每棵果树上,用滴水灌溉取代传统的上山抽水方法。沿浦镇沙岭村则通过与远程教育网链接的农民信箱发布海带销售信息,解决了今年750吨海带滞销的问题。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如果只是让农民看看资料,没有实践项目,很难收到实效。苍南县把村级远程教育播放站点当成传播实用技术的重要平台,联合县农办等单位,推行整村培训计划,围绕各村实际情况及当地特色产业,就村民最关注和感兴趣的、学的会并用得上的实用技术进行全面培训。在宜一村、文楼村、芙蓉村、卢处村等村开展“地毯式”整村培训工作。今年1-5月份,共开设培训专业6个,培训农村劳动力975人,发放证书829本,并在卢处村、宜一村建立来料加工点5个,为农民创收近200万元。目前,全县已经建成远程教育省级实践基地1个、市级实践基地8个。
观念的转变是新型农民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长期的、最基础的任务。沿着编织服务“三农”大网络这样一个出发点,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群众致富本领,到扶持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丰富农业的组织资源;从加强农业机械化装备,到建设县乡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型农业的信息服务环境,都充分体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富裕农民、加强农业、建设农村的思路突破和手段创新。
架设民情沟通的新桥梁
民情系列五站式服务机制是苍南县坚持多年的创新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的接入,使这个工程又开出了新花。苍南县形象地称之为“可视民情”,这个深化和延伸,为民情系列五站式服务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民情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
3月17日,是周二的民情接待日。藻溪镇盛陶村村民陈如久通过该村远程教育站点V2通视频对接,向盛挺办事处反映,昨天村里交到办事处的有关危旧房调查表中有遗漏,他的房子没有照相,也没交上调查表。驻村干部通过视频系统与村委会主任陈传波进行询问,最后确认陈如久符合条件,确有遗漏。但是现在要补登比较麻烦,驻村干部需要携带数码相机坐车到村里对陈如久的房屋进行实地拍摄。这时,该村站点管理员陈礼晓说,不用这么麻烦,让他和村主任到该住户家里用手机进行拍摄,照片和其他家庭信息及房屋的数据做成文档,然后通用电脑再传输到办事处。不一会,有关材料和照片就传到了办事处,在场的群众和干部无不啧啧称奇。该村村委会主任陈传波说:“通过视频互动系统办事处和村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即节省了物力和人力,又使我们农村基层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可视民情可以说让我们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交流更方便了,使我们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希望我们能把现代化的工具用好,为我们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可视民情”工作以来,全县共接待群众4298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569个。大量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可视民情”已经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道新防线。
打造应急反应的新平台
苍南地处沿海,属“台风”多发地区。为拓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防汛抗台、突发事件等领域的应急功能,全县在36个乡镇共安装了602个视频系统,视频互动系统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及大部分行政村,有效地解决了防汛指挥系统只覆盖9个重点乡镇及部分水纹观测站的缺陷,实现了防汛指挥信息第一时间到镇、到村的目标,提高了抢险救灾的效率。
07年8月,龙港镇遭受“圣帕”衍生的龙卷风袭击,156间民房倒塌,伤亡较重,省市主要领导先后亲临灾发地点指导救灾工作并做重要指示,苍南县立即利用9个防汛重点乡镇远程教育站点的视频互动系统,把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迅速传达到第一线,为及时抢救赢得了时间。桥墩镇发生溢流险情,危及到位于横阳支江段的几个村,仅10多分钟,桥墩镇古树、杨柳、金山头等村积水就达到高水位,60多名群众被困,急需转移。这时,桥墩镇古树村远程视频互动系统站点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化解了危机。据不完全统计,在抗击台风“圣帕”期间,全县共通过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发布各类信息5000多条,为组织抗灾抢险,开展营救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使因灾受损程度减少到最低程度作出了贡献。
苍南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视频互动系统应用于抗台防汛,成为苍南抗台救灾中特殊的政令信息畅通渠道,是高科技手段在抗台救灾等应急反应中一种新的运用,大大拓展了远程教育学用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营造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苍南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推进的轨迹。到目前为止,全县党员集中学习60多万人次,举办农民技能培训、政策教育等2506期,累计培训党员群众112多万人次。
如今,村里的每个党员在远教平台除了完成组织要求必学的内容,还可自主选学。这改变了党员在学习上长期以来受内容、时空限制的被动局面,体现出党员学习的个体性和以人为本。同时,乡镇党委则可以通过后台随时监测管理党员的学习进度,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
平日只能口口相传的政策文件、农技知识、市场信息都通过细细的网线,以视频音频的形式传到了农村的千家万户。一项项具体实用的技术,像新鲜的血液,输入到淳朴勤劳的农民的脑子里,正在逐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服务村级组织换届、远程亲情沟通、“远教影院”、“专家联村帮户”、“共建新农村”网络活动……如今的远程教育,正朝着党员教育、创业致富、民生服务、文化宣传这四大平台阔步迈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这座彩虹般的金桥,必将在玉苍大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架起,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