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人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队员 潘群婕
到马里工作已经一年了。对马里的疾病谱也已经熟悉。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疟疾和伤寒了。环境的脏乱,蚊蝇的肆虐,使得马里人从出生开始就反复有疟疾发作,所以,他们成人的疟疾表现往往并不典型,五花八门的,全身任何一个脏器的不适表现都有可能是疟疾,甚至可以没有发热,没有任何其他表现,而仅仅是四肢的酸痛。
当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症状的数十个病人,而最终诊断90%都是疟疾的时候,我每次一见病人,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疟疾”。
前几天,和平时一样,刚下过雨,天很蓝,在门诊坐着,头都来不及抬,只是不停的问病史,体检,开检查单子等等。一切都和平时的流程没什么两样。突然听见办公室门口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一看,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进来一个中年男人。赶紧让他们把病人放在诊疗床上。开始问病史。说是发热5天,伴有左侧肢体反复抽搐,胃纳下降,曾有恶心呕吐,近两天恶心呕吐已缓解,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
既往病史无殊,没有糖尿病史,没有高血压病史。我脑袋里第一个反应是“脑疟”。体检:意识清楚,血压正常,因无体温计,体温无法检测。心肺听诊无殊。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活动不利,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活动自如。左侧肢体有反复发作的小抽搐,持续1-2分钟即可自行缓解。体检完,我心里下的判断是疟疾可能性大。准备让病人住院。书写病史时,顺口又问了句: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家属听见我这么问,就又和我比划开了。我一时也不明白他比划的意思,就听见他的嘴里老是念叨着“伤口”这个单词。心里猜想这个病人身上是不是有个伤口我没有看见呢?于是就再接着问家属,“伤口在哪里?”家属把病人的脚抬起来,才看见在左踝骨外侧下方有个0.5cm长,小小的伤口,脚不抬起来是看不见的,伤口还略有些红肿,但是表面已经愈合。再追问这个伤口的来历,原来,10天前,病人在行走时,不慎被地上的小树枝戳了一下,当时没出血,伤口没有做过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就愈合了。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再仔细问病史,抽搐是在被树枝戳了以后才出现的,再仔细检查,发现病人有牙关开合不利的症状。难道是“破伤风”?
在国内,“破伤风”已经很少见,而且属于外科治疗范畴。对“破伤风”的治疗,内科出身的我并没有很多临床经验。赶紧搬出书籍,仔细对照。考虑“破伤风”可能性大,予以破伤风抗毒血清治疗。同时,急诊查血找疟原虫。
病人收住入院了,第3天,病人的症状开始缓解。我的心里才舒了一口气。
从进入医学院学习的那一刻,老师就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做好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理准备。因为,医者面对的是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的生命。